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邛崃新闻 > 正文

成都商报博物馆周末直通车第17站———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 馆长:我们的博物馆终生免费

来源:成都商报 2013-09-15 07:32   https://www.yybnet.net/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诗歌也应证了羌笛总是跟各种情绪混合在一起。昨日,在一阵悠扬的羌笛声中,成都商报博物馆周末直通车来到了第17站———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这个位于火井镇老街海屋的民办博物馆共有藏品3000余件,陶器、瓷器、铜器、民族服饰、生活用具、打猎工具、古钱币、汉珠等一应俱全。昨日,馆长陈学龙介绍,博物馆目前已纳入邛崃市“363”工作计划,汶川大地震后搬到此地的他表示,开办这个博物馆一方面是为了传播羌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恩在地震中帮助过他们的人,“我们的博物馆终生免费。”

为一套青铜盔甲奔波4年

昨日,读者们的目光很快被博物馆中一套青铜器吸引,这套基本完整的青铜盔甲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带有浓厚羌族特色的护心镜、护腕、腰带一应俱全,解说员介绍,高级的盔甲在护颈上还会鎏金。陈学龙介绍,这件国宝级文物出土自上个世纪90年代的营盘山,“当时一家人在地里种苹果树时发现,被挖出来后就被那一家四姐妹分了,收藏这套文物,一共花了4年,跑了不知多少地,但值得。”

而在二楼的民俗区,还原羌族起居室的场景充满了秘密。原来此前羌族,“女性只能坐在门口,方便照顾室内的人。”在屋中的火炉上,吊着一串木钩,解说员让大家猜测这是做什么的,读者们众说纷纭。解说员告诉大家,这是用来挂衣服或者水壶的,重要的是看木钩有几个,“木钩越多表示人丁越兴旺。”

陈学龙卖房修建博物馆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陈学龙一家和满屋的藏品就搬到了现在的地点,今年50岁的他自称对文物有来自天分的喜爱和直觉。大地震前,他一家住在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小时候,他妈妈2块钱卖掉了家里精美的菜油罐子为了给他买衣服,他却为此哭了好几天。结婚后,妻子对他的这种癖好也没办法,“枕头边上都摆满了瓶瓶罐罐。”

妻子最不高兴他的是每次穿衣服都挑地摊上20多块的,遇到喜欢的宝贝不计后果要搬回来,但相处久了,妻子也越来越理解他了,这种理解就表现在,搬到邛崃后,陈学龙卖了房子来经营整修现在的博物馆,妻子也表示支持,“我们现在还租房住。”陈学龙告诉读者们,现在自己会在外面买卖一些药材贴补博物馆。

读者们羌笛声中学羌语

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两位羌笛传人穿着传统服装来到读者们的面前,他们向读者们展示了传统的羌笛演奏技艺,抑扬顿挫的笛声传来,与此前演奏了千年的一样,“这个曲子叫《思念》,是在汶川地震后我们搬迁到这里后,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大家好奇地观摩着羌笛,两根竹子并在一起,12个孔,竟就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吹笛人介绍,原先笛子用人骨制作,然后变成老鹰的脚爪骨,最后限于材料难寻,现在都用竹子制作。读者们还好奇吹笛人怎么换气,原来他们的腮帮一鼓一鼓就是为了气息流畅。陈学龙表示,农村里不管什么红白喜事都要请这些“音乐家”来伴奏,“羌笛连流行歌曲都可以吹。”

陈学龙还在现场教授大家说羌语,最后,在羌族传统音乐的“4人队”的欢快音乐中,大家告别了这个古老又现代的海屋。

成都商报记者 曾灵 摄影记者 郭广宇

新闻推荐

葛红林在邛崃市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强调 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坚决保质保量圆满完成灾后重建目标任务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黄颖)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再次深入成都市受“4·20”芦山强烈地震波及的邛崃市部分乡镇,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他强调,邛崃市要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练好...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成都商报博物馆周末直通车第17站———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 馆长:我们的博物馆终生免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