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发现身边最美青年检察官”活动,本报记者也在四川省检察系统中寻见了一些动人的身影。他们有的专业过硬、用弱肩挑起重担;有的意志顽强、带病坚守岗位;有的扎根地震重灾区、甘洒青春热血……他们是检察系统的中坚力量,正气凌然而又充满活力,用青春诠释了四川青年检察官的美丽。
□任鸿 本报记者 江芸涵【人物名片】
刘娅,省检察院公诉二处主诉检察官、女子公诉组组长,曾获省检察院办案嘉奖,她所带领的女子公诉组被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从检10年的刘娅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证据姐”。
【美丽故事】
“刚开始承办死刑案件时,总感觉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刘娅说,由于压力,常常梦见有人从背后将尖刀捅入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不安并非来自现实的威胁,而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一边是被告人的生命,一边是被害人家属的悲愤、社会秩序和国家刑罚权,刘娅感觉天平的两端都很沉重。
2008年,胡某因邻里纠纷纵火烧死租住在其院落的一家三口,被判死刑。“死者心脏血中没有检测出一氧化碳成分,说明致死原因并非火灾。”辩护人提出的意见一度让案件陷入僵局。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次二审,案件到刘娅手里已时过境迁,很难补充到新的证据。
案件真相到底是什么?刘娅决心先弄明白有关火灾的知识。她立即投入到火灾与死亡关系等的专业书籍中,并多次向专家请教。“火灾致死的被害人心脏血中,并不必须含有一氧化碳。”通过研习,刘娅斩钉截铁地提出科学结论,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攻自破。此外,通过实地复勘和走访调查,刘娅进一步明细了着火点、燃烧物位置关系等关键问题,最终将已有的证据片段连成了牢不可摧的证据链。
“死抠”证据是刘娅多年养成的习惯,在邛崃市检察院时,初出茅庐的刘娅就曾为搜集证据连续几天几夜泡在远山僻岭间。
那是一起滥伐林木案,受损林木上千立方米。被告人辩称林业局采伐证制作有误,毁林非故意所为,被告人家属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多次围攻刘娅等人。“每次开完庭,书记员都拉着我拔腿就跑,而在现场维护秩序的法警却不幸受伤。”但重压之下,她没有放弃,而是进一步调查补证。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刘娅与同事一起泡在山林间,逐一对砍伐的树木进行勘验。饿了啃点干粮,渴了喝点泉水,困了便躺在工棚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棵一棵地检尺量方,刘娅用鲜活的数据敲开了真相大门。经查,滥伐林木的数量、年份等信息与准许砍伐的林木存在很大差别,这起耗时三年的案件,最终以终审判处被告人有罪而尘埃落定。
【采访手记】
刘娅30出头,接受采访时,她身着白色短裙套装,短发微卷,气质不凡。刘娅自称是个“潮妈”,平时喜欢逛街或在淘宝上淘些宝贝来打扮自己和一岁多的女儿。而记者觉得,工作中的刘娅更美。聊起案子时,她绘声绘色,眼中透着自信及对检察事业的热爱。这样的刘娅带领女子公诉组,柔肩担重任、秀手出劲拳,专门负责审办疑难死刑案件。
从检10年,现在的刘娅已带领女子公诉组操办过一些大案、要案,靠的便是她对证据搜集、核查工作的执着,对“证据为王”的笃信。她说:“翔实的证据给了自己力量,唯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才能让自己问心无愧,让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敏)12月19日下午,3场以宣讲十八大精神为主题的“百姓故事会”分别在邛崃市宝林、茶园、冉义镇开讲。群众宣讲员根据自身学习体会,或自编快板,或激情演讲,绘声绘色地向社区群众宣传自己对...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