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南桢文/图
塘库干涸、小溪沟断流、土地撂荒、农作物受灾、人畜饮水困难……1月底,大年还未过完的仁和区部分乡村的人们正经受着干旱的“煎熬”。
仁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2011年,仁和区境内平均降雨量为463.3毫米,为历年平均降雨量的55%,部分地区甚至不足40%。截至2012年1月30日,冬旱造成仁和区境内农作物4.2万亩受影响,其中绝收面积0.645万亩,主要为小麦、秋豌豆和胡豆,直接经济损失约800万元;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3728人,牲畜10569头。随着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受旱面积将扩大,预计到今年5月将有4.68万农村人口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
土地撂荒 水库放羊
2月1日,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
上午,记者乘坐乡政府的一辆越野车在狭窄的村道上行驶,因久未下雨,气候干燥,车过之处,尘土飞扬。透过车窗看,沿途的田地许多已撂荒,偶尔看到才几厘米长的豌豆苗;路边的一块番茄地里,已是苗枯枝干。
“往年有水的时候,这两边种的是小麦,到这时,应该是麦浪滚滚了。现在这些地只有荒起了。”经过大龙潭村石蚌塘山梁时,镇办公室工作人员赵仕萍有些无奈地说。
石蚌塘水库早已干涸,库底开裂,石蚌塘二组的李志老人赶着羊群经过库底。他说:“天不下雨,水库哪会有水。因天干土地没有收成,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了。现在家里人畜饮水主要靠地下井抽的水。”
同村的大麦地水库和石蚌塘水库一样,也已干涸,不少村民在水库里放牛、放羊。
我们经过裕民村龙田子水库时,看到里面还有少量的水。乡工作人员张天才说:“这个水库往年水都是蓄满了的,今年这里的水已可见底,这里的水是乡上专门存下来保人畜饮水的。”
来到新街村坡角组,村支书吴明武指着撂荒的地说:“这个组往年都种早春蔬菜,现在缺水土地只好荒起。”
“因天干,裕民水库蓄水不足往年的五分之一,从目前状况看大春也成问题。”吴明武说,去年8月15日,乡上所有水库停止放水,以保证人畜饮水。新街村有760多户2800多人,主要以种植芒果、蔬菜为主。往年4月前,村民种番茄、四季豆、甜玉米等早春蔬菜,每户收入一两万元。去年许多土地没法种蔬菜,我们只有动员村民外出务工。
当天,迤资村火山组的李天元在大龙潭村买了2头毛驴,以备吃水紧张时拉水用。他说:“现在村里人畜饮水都开始出现困难了,我家4个小水窖只有一个还有1米深的水,再过一段时间就只能靠政府拉水解决生活用水。”
李天元家有10多亩土地,因缺水全都荒着。现在他养了10多头黄牛、毛驴来维持一家人生活。
副乡长钱兴勇说,全乡塘库蓄水严重不足,水利库容为1287万立方米,常年蓄水800万立方米,而2011年末实际蓄水只有115万立方米。今年小春受灾面积达14180亩,预计减产1370吨。
水井快见底 人畜饮水紧张
当天下午,记者前往仁和区平地镇辣子哨村洒里西组时看到,沿途许多土地撂荒,有的田里虽种有小麦,但因缺水小麦还不到20厘米高。
在洒里西组的取水井前,记者看到井水很少。副镇长黄明凤介绍:“这是洒里西组唯一一口井,为保证公平,每天上午,组长要在这里给村民分水,每户按人头分,一般都是一户一挑水。”
村民陈祝中正带领全家人出去找水。他无奈地说:“今年干旱特别厉害,这里的水井已快干了,早上赶早还能挑上一挑但只够人用。没法,只好到2公里外的村里拉几桶水回来用。”
陈祝中一家4口,一天人畜饮水需要三四百斤,他一次得拉七八桶水才够用。因无处蓄水,他打算建一个蓄水池。“建个蓄水池要花2000多元,建好后可以蓄20方水,我就可以到有水的地方拉点回来蓄起,确保家里的生活用水。”
在陈祝中家里,记者发现一根水管直通屋子,但没水。黄明凤说:“去年,政府已将饮水管网建到了各家各户,但由于取水点的罗伍水库没有水,所以村民仍然没有水用。”
陈祝中家有近20亩田地,去年10亩烤烟受干旱影响收入只有1万多元,5亩玉米地收了2000斤玉米;今年小春种的2亩小麦到现在才10厘米高,收成基本无望了。
在平地水库的堤坝上,记者见水库已快要见底了。黄明凤不无担忧地说:“平地水库要为平地集镇和周边村民小组7000多人提供生活用水。库容为60万立方米的水库现在只有五六千立方米水,最多能维持1个月。”黄明凤称,现在唯有等跃进水库提灌站建好后,才能缓解这一带用水紧张状况。
政府主导 全力抗旱
目前,平地镇、大龙潭乡、太平乡、布德镇、前进镇和啊喇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现已有大龙潭乡的拉鲊村小海子、黄梨树、那罗组和迤资村小火山组,太平乡的龙潭村玉麦地、瓦房组,半海村金塘组,平地镇的白拉古村石夹口组和辣子哨村洒里西组等地的近700人靠拉水和送水解决人饮问题。
“先保人饮、后保生产”。针对出现的旱情,仁和区成立了抗旱减灾领导小组,由区级领导“一对一”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科学统筹协调,合理分配水源,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实施以打水井、修池窖、架管道为主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积极开展抗旱自救。
区防汛抗旱办公室负责人说,攀枝花市及时下拨42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在平地、大龙潭等7个乡(镇)实施21处抗旱应急工程。目前,平地镇跃进水库提灌站已完成滑道施工,正在准备管道焊接;迤沙拉蓄水池建设,已完成水泵、电机安装,蓄水池基础开挖已完工;大龙潭乡的3口深井已完成2口,管网建设、提灌站正在加紧施工。这些应急工程完工后,可解决或缓解仁和区2.5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政府主导抗旱,村民们也积极开展抗旱自救。当天,记者在大龙潭村大麦地组看到,63岁村民杨万周带着儿子媳妇在大麦地水库堤坝外挖沟,抽浸水浇地。
他说:“1月20日,我花5000多元刚打好了一口井,三四天就有2米深的水,昨天我刚抽水浇了芒果树。”
杨万周家共有5口井、6个小水窖。去年,他家除了种烤烟、玉米、水稻,还种了1000多株芒果,养了10多头猪、20多头羊。他说:“遇到这种干旱天气,除了政府指导抗旱,自己也应该想办法自救。”
在大龙潭乡新街村新闻组,曾经水流不断的新闻河早已没有水,附近村民用水基本上靠在河沟里打地下井抽水。记者沿途看到,河沟里横七竖八布满了很多水管。
村民纳燕兵说:“这些地下井钻了10多米深才有水,但都不多。我家种了40多亩芒果,这段时间再不浇水,产量肯定受影响。”
在平地镇波西村螃蟹组,村民刘兴华投入10万元忙着建蓄水池。他说:“大年初二就开始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2月底建好后就可蓄水80立方米,不怕没水用了。”
刘兴家有20多亩芒果,100多只羊。当记者问他为何舍得花十万元建水池时,他憨厚地笑着了:“芒果去年才挂果,要管理好才有效益。遇到干旱,不能光靠政府,自己也得积极抗旱呐。”
刘兴华建的水池难度不小,他必须从垂直高度130米的山尾巴箐口提水,而要想提水进池,他还得架设500米管网,修建一个提灌站,购买电机水泵等。
新闻推荐
近日,仁和区大龙潭乡迤资村小火山村民王德海下到深达3米的水井内取水,井底水源已见底,舀一桶水要花一个小时。截止目前,干旱共造成仁和区今年小春作物8.96万亩受影响,3.04万人与3.57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