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夏至,樱桃已经谢幕,蒲江县光明乡樱桃山景区重回了郁郁葱葱,在盛夏的阳光下格外宁静。沿着游客中心旁的小桥进入后山,却有惊喜发现——经过一个古朴的小木桥,顺着清澈的檬子河,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一路绿树成荫,鸟语蝉鸣,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却因300年前铁木真(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皇室后裔在此定居而显得格外不同。青山绿水、百年老宅、蒙古文化、田园果香在这里交相辉映,在川西林盘修复保护工程的浪潮下,这个村落逐渐从沉寂中苏醒,“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的锦绣画卷渐次展现,现代都市人群的田园梦想在此点燃。
以自然山水为映衬
感受茂林修竹川蜀风
清澈的蒲江河和檬子河顺流而下,在蒲江县光明乡金花村山下围成了一个笋尖状地带。跨过窄窄的步行桥右拐,沿石板山道缓缓而行,左边山壁的红砂石色温柔而又温馨,像不规则的马赛克般细腻而精致。顺着山边继续向前,就像走进了一幅川西民居的绝美山水画:玻璃般浅蓝色的河水在身旁环绕,葱郁的树林在头顶搭起了浓阴,不时有一畦畦碧绿的菜地闪过,旁边的柑橘林已挂起了青色的果实,蝉声蛙鸣,仿佛与世隔绝。
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余家碥”三个字亮出了这里的名片——这是蒲江县在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工程”中打造的一个新村落,按照“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的要求,将3000亩竹林、树林和菜园进行了保护修复,完整地保留了老房子的建筑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注重生态保护,以良好的田园生态本底促进绿色产业创新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是余家碥林盘所在的光明乡多年以来发展的一张名片。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光明乡着力打好“净水、蓝天、护林”三大战役,全力保护良好生态本底,不断提升光明绿色发展能级。光明乡副乡长苟敏带着记者从茂密的林间穿过,踏着青青的石板路,清澈见底的河水静静淌过,抬头远望,湛蓝的天空在洁白的云朵映衬下分外晴朗,镜面般的河面与天空交相辉映,投下片片倒影,偶有惊鸟从水面掠过,瞬间打破了宁静,很快又再次恢复平静。为守护洁净蓝天,打好“蓝天战役”,光明乡指导、督查项目建设工地加强扬尘治理,指导全乡23家星级农家乐完成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做好省道沿线、新村场镇等重点区域的洒水降尘力度。
“坚持绿色发展,我们把目标盯在每一棵树上。”苟敏指了指身旁苍翠挺拔的水杉,“我们对全乡范围内林木统一锁定现状、登记造册,建立全乡森林管护‘绿色数据库\’,严厉打击滥砍滥伐行为,广泛开展义务植树与补植林木,实施林盘恢复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全乡森林覆盖率,打好‘护林战役\’。”
以天府文化为内核
文化挖掘 重现百年大院辉煌
茂密的竹林镶嵌在翡翠般的田园中,沿着蜿蜒的乡村绿道继续向前走,一片已有300多年的村落映入眼帘,这便是余家碥林盘。
推开厚重的木门,跨进斑驳的门槛,一方水井伫立在院中,多年的使用打磨让井口的石条有些发亮。和许多历史深厚的老院落一样,余家碥林盘中的院子记载着过去的岁月,而细细一看,户户相通的建筑格局(备战方式之一)、门廊上的弯刀横梁形状、窗户窗台一物多用的巧妙构造、水蹬石桥等独特的建筑风格却与传统的川西民居有所不同,无不说明余家碾不一般的文化历史。
“余家碥共有40几户人,都是余姓人家。”苟敏告诉记者,据考,“余”姓由“铁木真”的“铁”更改而来,传说是铁木真(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皇室后裔,他们的祖先300多年前为避战祸改姓入川,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这里的院落也是过去300多年,天府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站在整体建筑风格与川西民居别无二致的院子里,偶然抬头细看,总是能从带有蒙古风情的横梁、门槛、窗户雕花等细处发现天府文化的传承与包容。
注重文化挖掘,以浓厚的天府农耕文脉彰显乡村地域特色。对于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历史底蕴,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余家碥,文化资源又将如何盘活?
苟敏指了指村口一座新建的房子,“新建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就是我们的答案。”顺着苟敏的指向,记者看到,眼前的文化活动中心选用当地的木材、土砖与玻璃共同形成造型新颖的主体结构,简约的风格与古朴的村落协调呼应,造型与幽静的环境完美融合。“目前,我们已全面完成余家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今年,我们要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全面盘活老院落、引进新村民,从文创、旅游、艺术、民宿等方面着力,实现新老村民融合发展,力争引进4—5家文创资本进入,同时,完善健身步道、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余家碥林盘将重现百年大院辉煌。”
以绿色田园为本底
打造精品度假新体验
顺着绿道下山,走进蓊蓊郁郁的竹林,在竹林环抱的院子里小坐,泡上一壶今年刚出的蒲江雀舌,品尝地道的农家菜,仿佛时间停止了一般。“以前在这里就是吃樱桃,今年还能游绿道、逛林盘,感觉有了新体验!下次有机会我们还要来住几天!”成都市民刘先生欣喜地发现,陈旧的院墙剥开历史的封皮,露出鲜亮的底色,原本昏暗的房间因打通落地窗变得窗明几净,房内的陈设焕然一新,彰显着简约质朴的乡村风情。
“我们对清代蒙古族风格的房屋也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引导房主将老房子改建成民宿。”苟敏告诉记者,注重产业培植,以开放的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绿色高端产业,为了给游客精品度假新体验,光明乡以绿色田园为本底,尊重林盘原有生态肌理,围绕新村旅游资源开发,今年,光明乡重点对新村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作,全面提升新村品质,将在河滨建文化走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实施农户阳台绿化工程,推进小区全面绿化、确保四季花果飘香。同时,还将推进亮化工程,完成游客中心到新村路口的路灯建设,实现新村夜晚也“光明”。“余家碥将是未来光明乡村旅游的一个引爆点,也将是全域乡村旅游的一个转折点!”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文/图
大咖点评
获评UED“中国最美十大民宿”独立建筑师杨鹏飞:
余家碥林盘将成为又一道风景线!
余家碥是一个聚集型老村落,背山面水,拥有非常优越的风景资源和环境空间,很多资深旅游从业者和建筑师都对她充满了喜爱和期待!我有幸进行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设计,借鉴明月村的模式和经验,结合余家碥自身的蒙古后裔以及聚落型村子的文化基础,政府以及村民都非常注重社区本身的家园文化,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造和经营计划。于是余家碥呈现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新的文化旅游活动良性落地于古老的村落,让这个美丽的古村焕发了新生的活力。在村民社区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的经营,让外来的游客能真正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相信余家碥会慢慢完善,成为蒲江的又一道风景!
新闻推荐
今年蒲江建7条绿道总长66.5公里 建成后将对沿线周边的生态修复、农商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起重要作用
串起明月村文创景点的国际陶艺村绿道、穿越茶山松林的茶乡绿道、被绿树和湖水环绕的石象湖小镇绿道、可以感受绿色工业区...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