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农场场主贡万权向记者介绍新建的治污设施。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蒲江县拥有众多规模养殖场,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头等大事。为此,在创建畜牧业绿色示范县过程中,该县通过积极开展畜禽圈舍标准化建设、推广良种良法、采取PPP综合利用模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全县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利用,实现粪污还田利用。
处理粪污 全县推行PPP模式
6月30日一早,蒲江县大兴镇一家物业公司的抽粪车就满载粪污直奔菜园。“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有抽的有灌的。”公司管理人员季恒平介绍,近两年,公司与大兴镇签订了粪污收集和转运协议。“去年处理粪污19330立方米,今年处理15000立方米,每转运1立方米粪污,政府补贴15元,公司再收取养殖业主和种植业主一定费用。如果在种植需求淡季,收集的粪污就存放贮粪池,政府对建池也有补助。”
季恒平收集处理粪污的模式其实就是PPP,即政府选择适合的社会投资人开展伙伴式合作,双方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为载体,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去年以来,蒲江县在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创建中,PPP已由前年的6个乡镇试点发展到全县所有乡镇推行。
“我们有两点考虑:一是畜禽粪污一年四季都会产生,但种植业需要的时间却不固定,必须解决养殖业粪污产生时间与种植业需求时间不对称的矛盾;二是蒲江规模养殖业主大都是种养分离的,必须解决粪污分布空间不均的矛盾。”蒲江县农林局农村能源与环境建设科副科长杜沐东说,“我们就通过PPP模式,一是鼓励以村为单位修建每口2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蓄粪池,财政每立方米补助100元;二是对粪污转运环节进行补贴,5公里范围内处理1立方米粪污45元成本,养殖业主出25元、种植业主出5元、政府补贴15元,由乡镇公开选择抽施粪服务队进行服务。同时,我们支持服务队购买合格转运车辆,每台补贴5万元。”
在蒲江,粪污除了转运消纳以外,一些规模养殖场也自觉从源头上减少粪污。“这两天我就要关猪了。”蒲江万权德康家庭农场场主贡万权说,今年他成为华西希望蒲江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的代养户,新建的养殖场起点很高,“我根据公司提供的图纸建圈,安装了‘饮水碗\’,配套了沼气池、干粪堆腐场等处理设施,实现了干湿分离、雨污分离。这样既不担心猪儿饮水浪费新增粪污,也不担心夏天下暴雨污水从沼气池里溢出来了。另外,养殖场还采用了环控系统,场内一旦超过设定的温度,就自动启动风机和水帘为猪儿降温,避免了用水冲洗圈舍降温而增加粪污产生量了。”
形成产业 废弃物还田变资源
“养殖粪污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把它放对地方,就变成很好的有机肥料。”蒲江县农林局畜牧兽医科科长刘顺金说《预案》明确“所以,现在的主要问题是 ‘如何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因此,蒲江从去年6月申报创建畜牧业绿色示范县以来,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最主要工作,认真落实。“一是加强宣传,指导养殖户严格按照标准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制定资源化还田利用方案。二是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养殖生产效率,降低粪污产生量。”刘顺金说。
刘顺金介绍,蒲江县利用各类建设项目,加强对先进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使粪污综合处理更科学合理。仅以“饮水碗”为例,全县去年利用项目就发放了1200个进行示范。
据了解,蒲江县目前已建成户用沼气池22085口、大中型沼气工程870座,贮液池17.4万立方米、干粪堆腐场4.5万平方米,推广自动清粪设备37套,干湿分离机169台,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与此同时,该县长期坚持“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的理念,坚持“就地自循环”与“转运异地循环”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深入开展畜禽粪污综合 利 用“PPP” 模式,促进了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形态的形成。全县搭建了26家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平台,打通了沼液还田通道,全县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率达98%以上;“5+1”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与成都天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环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有机肥企业合作,共同成立蒲江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联盟,推行种养结合、供需平衡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蒲江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完成畜禽粪污商品化利用。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
——走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3
新闻推荐
十年磨一证 女大学生圆有机农业梦 蒲江县通过规划实现有机农业全域覆盖
蒲江复兴乡猕猴桃种植基地摄影记者张直在杨欣毕业的第十个年头,她拿到了一本重要的证书: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蒲江编制《蒲江县有机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2)》,实现有机农业空间布局全域覆盖在杨...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