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蒲江新闻 > 正文

成都三国遗韵(六) 蒲江石象寺原本是严颜寺

来源:成都晚报 2016-04-01 15:16   https://www.yybnet.net/

□文/李殿元

《三国演义》中,严颜的形象深入人心,堪称黄忠并列的老而弥辣、勇武无双的老将形象。但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严颜在“忠义”上或许还超出小说的演绎。虽然正史语焉不详,但民间却对这样的壮烈之士深怀感佩。比如,严颜可能并未到过成都,但蒲江却为他建有一座寺。

宁死不屈的老将严颜

严颜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年纪虽高,精力未衰。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

“义释严颜”是一个千古传颂的动人故事。据《三国志·张飞传》载:“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日:‘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这是三国历史文献中关于严颜的惟一记载,后世志书诸如《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蜀中名胜记》《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四川通志》等所载严颜小传,皆本于此。但仅此一条足见张飞之仁义大度,严颜之英武不屈。此外,裴注引《华阳国志》曰:“初,先主人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所谓“拊心”,就是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愤。严颜在刘璋请刘备入蜀时的“拊心”之语,反映出他是蜀中一位颇有政治远见的忠义之人。

演义中的严颜万夫莫敌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严颜在刘备攻取成都,径取汉川中登场。擅使硬弓和大刀,有万夫莫敌之勇。据守巴郡,与张飞交战,后为张飞用计俘虏。颜颜宁死不屈,张飞壮而释之,引为上宾,严颜感概张飞的恩义而归降。

张飞问严颜入川的计策,严颜无以为报,但说出不需要任何刀弓就能夺取。因为雒城的所有关隘都是严颜所管,严颜为前军,张飞领军在后,每到一处都呼出投降,一路顺利无阻。

雒城之战时,黄忠与魏延正和吴兰与雷铜交战而不能分身,刘备惧怕,此时张飞与严颜赶制与张任交锋。张任不敌而退守城中。刘备疑惑为什么张飞能在崎岖的路上这么快来到,张飞导出老将军严颜,刘备感谢他而赠送他身上的黄金锁子甲。接着几番周折把吴兰和雷铜在黄忠和魏延的反攻之下投降,吴懿也在赵云的生擒下在阵前投降。刘备领益州牧后,封严颜为前将军。严颜后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

正史中的严颜生死是个谜

严颜在《三国志》中的出现似乎是“无头无尾”的,除了“义释严颜”这一记载外,不知道他何时生,亦不知他何时亡。严颜到底投降刘备没有?这是一个谜。陈寿在《三国志》中未为其单独立传,而《季汉辅臣赞》中也没有严颜的出现。也许他是真的归隐了,看破了这争权夺利的虚伪,看透了这战争屠戮的残酷,看到了这生命年华的短暂,他要寻一处有山有水之地就此归隐了!

正是由于无信史的记载,所以后世演绎附会的就比较多,例如严颜死后葬于何处,三国历史文献无载。但至迟到宋朝,巴蜀地区先后出现了三座严颜坟墓:一在忠州(今重庆忠县),一在巴州(今四川巴中市),一在蓬州(今四川蓬安县或仪陇县)。筝是希望通过历史人物的存在以提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愿望当然是善良的,但对学术界而言却是一大头疼之事!

四川的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写过这样的诗:

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

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

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

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

斫头徐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

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全诗描述的是当时苏氏兄弟游古忠州(今重庆忠县),看到严颜碑时所发的感慨之辞,极力赞扬其生平的伟大气节,但也能说“严颜平生吾不记”了。

严颜与蒲江石象寺

正是由于古籍记载的缺失,才有了无数的演绎和猜想,浪漫的故事亦由此而产生。严颜与蒲江石象寺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蒲江石象寺,史籍及地方志中少有提及。在光绪版《蒲江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汉将军严颜从武侯南征,归隐蒲之南隅。访莫将军胜迹,慕山水奇珍,挂弓汗马泉边,结庐紫燕岩后。里人建祠于巅,今圮。

遁迹烟霞外,残碑烈焰红。

师兴劳蜀相,凯奏隐严公。

汗马饮泉碧,雕弓挂壁空。

危桥翠嶂雨,荒径绿苔通。

云锁堂基旧,山环气势雄。

登临追往事,千载慕高风。

这首绝句的作者是彭端淑,眉州丹棱人。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此人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这就说明,至少在乾隆四十四年之前在蒲江就已经有了关于严颜的传说。诗的序中说到了严颜随诸葛亮南征之后,辞官归隐于蒲江之南隅,后结庐于紫燕岩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建祠供奉,但是作者写这首诗时,祠堂已经坍塌毁坏。

在今石象寺内,有一碑记,为咸丰九年(1859)重修石象寺碑记。碑记的内容是:

有后汉将军严公讳颜,南征凯还,弃官归隐于此,访西汉将军河南莫公之胜迹,慕山水之奇珍,遂结庐于紫燕岩后,挂弓于汗马泉边,请工人凿石狮、石象以壮大观,后成正果,跨象飞升。里人追慕高风,建寺于巅,而石象之名自此始。

这个碑记交代了建寺的缘由,也说明了石象寺名称的由来,内容与上面的那首绝句的序差不多。碑文的重点是交代了石象寺与严颜的关系,说明寺是由“追慕”严颜之“高风”而建。

链接

严颜真的投降张飞了吗?

严颜的事迹颇有含糊之处,最大的焦点是他到底有没有归顺(投降)刘备?

重庆“忠州”之得名,就在于严颜将军和另一位将军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赐名“忠州”。这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  

了解三国故事的都知道严将军是何等的忠义。在战败被俘后,严将军宁做断头将军,誓不投降。那么,严颜最后做了断头将军了没有?很多人都相信他最后为张飞的义气所感召,投降了刘备。这实在是受了至少“三分假”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之故。真实的历史似乎不一样,而严颜将军比他在演义中的形象还要高大。  

《三国演义》第63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写到刘备部将张飞入川,经过激战,终于擒获巴郡太守严颜将军。原本宣称“宁断头,无降”,但在张飞义气感召下,就束手请降。很多人都把《三国演义》当正史来读,对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即投降这一点深信不疑。又因为大家心目中不自觉地将蜀汉作为正统,一般都对严颜投降持肯定态度。比如说成语“断头将军”就是因严将军的故事而来。

在忠州石宝寨,有记述严颜的文字。那些文字意思是,张飞义释了严颜,严颜并没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消息传到忠州后自己做了断头将军。这段文字或者才是真实的历史。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或许觉得严将军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无力回天时都会做类似的选择:或隐居,或自杀,自绝于人世。更何况严将军心中,有那断头将军巴曼子的忠义身影。  

《三国志》是信史,并没有记载严颜的投降,后来的史书,比如宋代的《资治通鉴》,对张飞义释严颜一段都完全采用了《三国志》的说法。另有一些史书对严颜将军有零星记载,但都不构成对《三国演义》的支持。比如《四川通志》记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庙在墓后。”但这并不说明严颜是蜀汉将军,因为东汉巴郡太守也是汉将军。而且《四川通志》修于清嘉庆年间,甚至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对遥远的三国历史的有些记述,不排除是依据传闻。  

《三国志》 《资治通鉴》,都比《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早很多,而且更令人信服;《三国志》又是写于三国刚过的晋代;赐名“忠州”的李世民是唐代皇帝,他们都认为严颜将军没有投降。我们可以肯定,严颜确实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严颜将军壮烈的言行,正代表了巴蜀英雄不屈的气节,所以他才被后世推崇。

新闻推荐

《我的村民我的村》荣耀华表奖献礼建党95周年

在6月24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由成都传媒集团、峨眉电影集团联合摄制出品,为迎接建党95周年重点打造的新农村题材影片《我的村民我的村》成为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献礼的全国8...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成都三国遗韵(六) 蒲江石象寺原本是严颜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