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雷锋热线发表了10个特殊留守孩子想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却缺少相关厨具的小小心愿后,众多读者纷纷打进热线认领心愿。许多热心市民,不仅无偿捐献孩子们上课所需的厨具,还表示愿意将家里闲置的书桌家具等捐出来,供有需要的人再次使用。
昨日一早,成都雷锋热线81234567就接到了十多个电话,原来,他们都是询问如何帮助蒲江县大塘九年制义务学校“紫蓝草班”那10位特殊学生实现心愿的热心市民。其中,雷锋热线爱心联盟成员律师志愿者韩光扬成为第一个认领心愿的人。昨日上午出于读报习惯的他,在报亭买了一份成都晚报,在看到雷锋热线版面发出的该条心愿后,立马联系雷锋热线记者,表示要帮助这群孩子实现心愿,助他们一臂之力。记者将该班班主任王琳的联系方式告诉他后,他还表示,“家里的厨具都送出去,顺便再把家里闲置的书桌什么的也捐了。”
“他们身体虽有一些缺陷,但内心却很美丽。”在成都工作的热心志愿者罗欧阳看到雷锋热线官方微信发出的关于“紫蓝草班”10名特殊孩子的心愿后,表示要帮助他们。他说,报道里的12岁小女孩吴欣然让他感触很深,“肢体残疾却不会因此放弃自我,而是坚强独立地‘行走\’!”罗欧阳诉记者,他愿意为这10个孩子购买10个锅具,供其上课使用,“对于我来说这是举手之劳,但对他们来说却是难得的机会。”同时,罗欧阳还为孩子们写了一段勉励的话,他写道,“叔叔希望你们能够坚强独立,不惧生活的各种磨难,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的人生。”
此外,热心市民姚仕清通过雷锋热线了解到孩子们的学校住址后,表示近期就将带着准备好的碗装厨具去蒲江看望他们。
边照顾生病的妻子边抚养小孩
坚强爸爸想为一岁半的儿子募集辆儿童车
昨日,雷锋热线接到一位市民的来电:“我想为一岁半的儿子募集一辆儿童车,但能力有限希望你们可以帮帮我。”这位打进雷锋热线电话的,名叫刘建,今年45岁,在离家一百米远的通锦桥路附近打零工,“要就近照顾妻儿,所以工作不能找远了。”他说,因为妻子自小身体就弱,时常会间歇性的四肢无力,无法工作,家里的重担全在他一人身上。虽然一个月只有2000元的微薄收入,但刘建还是觉得很幸福,“是有点辛苦,但每次回家看见妻儿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近日,刘建老是听见儿子在家喊着“车车、车车……”便觉得纳闷,询问妻子才知道,原来在某次散步时,儿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儿童车就一直念着,希望自己也能玩。对于儿子的小愿望,刘建感到有些无奈,“生活开支都很吃力。”为了儿子能快乐成长,刘建求助雷锋热线,希望有爱心市民能将家中闲置不用的儿童车捐给他。
脑瘫孩童的图书屋还差几名志愿者
雷锋热线爱心成员单位帮忙解决了
2月4日,雷锋热线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的300多名脑瘫孩子发表了一篇征集图书充实书屋的心愿报道。在众多读者和热心市民的齐力捐书下,这座充满爱心的书屋已经重新开放。“但我们只在每周周二上午、周四下午以及周五全天才开放。”图书屋的负责人简元平告诉记者,由于人手有限,所以图书屋的开放时间也就只能确定在工作人员有空的时候。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阅读愿望,她希望能有爱心志愿者加入其中,填补其他空白的时间,让图书屋一直开放。
在得知图书屋的相关情况后,雷锋热线爱心联盟成员单位成都市益路同行驻温江地区的志愿者负责人牟文君主动伸出互助之手,表示愿意发动他们公益群里的志愿者们,加入到图书屋的管理活动中来,“我们非常愿意来帮助这群可爱的娃娃。”牟文君表示,他会尽快协调好群里的志愿者,争取在两天之内做到让图书屋每周全天候开放。
如果你有什么求助心愿,或者你愿意成为一位“圆梦人”,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1.拨打(028)81234567
2.在新浪微博搜索关注“雷锋热线81234567”官方微博或微信搜索关注“雷锋热线”公众号留言
3.加入QQ群:432949596(成都学雷锋爱心联盟群)
雷锋热线应答墙
1网友@Airysang 团子 通过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留言,她整理出一批干净整洁的女性衣物,希望能送给需要的人。
雷锋热线:市民杨丽家庭条件有限,希望认领这批衣物,减少开支。
1今年9岁的王薪霖打进雷锋热线,希望为自己募集一块儿童手表。因为父母在外打工,他想看着时间等父母回家团聚。
雷锋热线:在校大学生吴莉第一时间认领心愿,并表示愿意为其送一块儿童手表。
心愿清单
1、网友@歪歪 通过雷锋热线全媒体平台留言:在成都该怎样办理失业证?需要哪些资料?
2、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的留守儿童杨子聪,条件有限,家里可供其娱乐的玩具很少,他希望得到一把玩具枪或是一架玩具飞机,无论新旧。
成都晚报记者 罗梦婕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城市三甲医院全面托管县级医院,这是全国首例;市三医院将用3年时间把蒲江县医院打造成具有三级医院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这次托管意味着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开始深度介入区(市)县,老百姓将在进一步的医...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