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正确处理伤口很重要,特别是冬天的烫伤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实习生张珍
小伤口沾水后发生感染、烫伤后处理不急加重伤势、蚊虫叮一口数月不愈合……人人几乎在生活中都遭遇过伤口,也有人一个不小心,小问题变成难以解决的大难题。眼下正值冬季,为了“抗寒”,取暖方式也是越来越多,但取暖过程中,因烫伤而导致就医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遇到烫伤该怎么处理?
虫子咬一口老人伤口9个月不愈合
近日,61岁的韩爷爷被人背着走进医院换药室。老人的小腿胫前有一个创面,约拳头大小,还有骨面暴露甚至已变色,满屋子都飘荡着由伤口处散发的臭味。伤口上糊满了红褐色的药粉,渗出的液体早已将纱布、裤管浸湿。
韩爷爷来自蒲江县福宝镇,今年2月份被虫子咬了一口后,创面逐渐溃烂。单身的老人无儿无女,平日与89岁老母亲一起生活,由于腿部溃烂严重,几个月没法下地干活,日子过得更为拮据。在当地治疗几个月后仍无任何好转,才将其转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局部拍片后,换药室专家排除了骨髓炎的问题,医生采用了“袖珍负压促愈合装置”等治疗方式,最终老人的创面变得平整,瘢痕更不明显。
与各类伤口“搏斗”换药室护士长发明六项专利
对付韩爷爷9月伤口顽疾的“袖珍负压促愈合装置”,正是换药室护士长陈宇自行发明取得专利的秘密武器。据介绍,负压是全球近十几年推广的伤口治疗技术,其原理就是将局部伤口封闭成一个密闭的真空负压空间,抑制细菌生长,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局部血液循环可达到平时的4倍,让伤口愈合提速。不过,传统的负压治疗器械体积大,一般只能在住院部使用;另一方面,其每次治疗的费用也颇为不菲。
是否能够有一台袖珍仪器既能方便操作,又能帮患者节省费用?长期与各类伤口展开“搏斗”的陈宇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陈宇几乎买遍了市面上所有能产生负压的东西,逐个解剖,但效果均不理想。之后,她又将医院能产生负压的物品进行了测量,最终发现小小的空针竞然能产生500毫米汞柱以上的负压,解决了负压源的问题。显示系统、密闭系统、报警系统……装置需要的配套设备,被陈宇一个又一个地解决,“袖珍负压促愈合装置”得以问世。今年,陈宇设计的“恒温加压伤口冲洗装置”又获两项国家专利,发明专利共计达到6项。
■冬季防烫伤
保留泡皮,减少细菌倾入
冬天到了,保暖是永恒的主题,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各路取暖神器开始大显身手。但是取暖却存在着危险,例如暖手宝、电热毯这类常用的取暖用具,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烫伤。陈宇建议,市民使用这些取暖产品时时间不宜太长,例如暖手宝在使用时用毛巾包裹,如果起泡,不要自己随意戳破,最好到医院进行正规处理。
陈宇表示,如果被热水烫伤,第一时间的正确处理非常重要,“如果皮肤表面没有破溃,可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半个小时,同时间断冰敷,保留水泡皮,可减少细菌倾入。”
另外,冬天长了冻疮怎么办?陈宇表示,如果患上冻疮且破皮要注意消毒,勤换药防感染,不要随意使用坊间流传的偏方,尤其是过敏体质者需特别注意,切忌涂抹不明成分的药物。
延伸阅读
很多伤口如果早期能够加以注意,情况远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陈宇表示,在目前收诊的伤口患者中,仍有不少人是因为各类误区导致的问题加重,她提醒市民,即便是微小伤口也应引起重视,避免伤势加重。
急性伤口
最常见的是,擦伤、烫伤、术后切口三类。
★擦伤:50%的病员在伤口未完全愈合时,洗澡导致了感染。
★烫伤:70%未在家中进行正确处理导致形成大量高张性水泡,自行在家换药导致感染。
★术后切口:10%的病人在缝合后直至拆线才去换药,使伤口感染机率大大增加。(清洁无感染伤口常规应该一周换两次药)
慢性伤口
糖尿病病员、压疮、放化疗患者及造口术后病人为主要族群。
★糖尿病:80%的人对自身的伤口不重视,出现问题在家里硬撑,导致感染迅速加重。
★压疮: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患者群体逐步增多,但其实如果能够早预防,早期正规处理,就能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放疗、化疗、损伤后:周围组织损害,自身修复能力大大降低。
★造口术后:不应等到造口及周围皮肤出现问题才到医院就诊,而应该常规定期到医院检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新闻推荐
为保证鱼肉之嫩,加料酒、盐等腌制的鱼肉需用簸箕反复颠簸■天府早报记者陈俊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驱车1个多小时,就可来到蒲江县成佳镇。这座距离成都85公里的小镇,以拥有万亩茶园和石象湖生态景区...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