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318国道一旁,蒲江甘溪镇明月村寂寂无名,而创新型产村相融乡村规划的出炉,如同静水投石,激发了文化传承与新村建设、邛窑旧址与文化项目的联姻,老村落变身国际陶艺村。通过规划引领,让林盘保护、院落打造、乡村旅游,在明月“陶艺村”的载体上,得以整合。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农民增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互动、产村相融发展新模式,成为成都新型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成都新农村建设示范。
文创项目入驻乡村
激活乡村生机活力
今天,你来到明月村,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走进四川工艺美术大师李清打造的艺术院子,又或在松林间的服装走秀台,看一场“远远阳光房”的服装展示。一间老屋也许就是一个陶艺博物馆,又或是一个设计师们的沙龙,明月村正在显现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用稻草和着黄泥涂抹的院墙,透着一股古朴乡野的清新,李清的蜀山窑工坊还在抓紧改造,未来这里一定是陶艺爱好者交流、展示、制作作品的清雅所在。
“远远阳光房”已经完成改建,仍旧是过去的土墙,老梁老柱头老灶台,但堂屋已经变成了设计服装的展示厅,厢房变身为布料的染坊。
位于核心区的明月窑项目,是整个明月村文化产业项目的精髓,依托邛窑古韵,正在打造融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纯手工陶瓷品牌。项目含古窑保护区、陶艺博物馆、陶艺家工作室、陶艺体验区、素食餐厅、禅修客栈等。
当代公共艺术空间,在这里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一群热爱乡村,关注乡村建设发展的专业设计师组成的联盟沙龙落户这里,为乡村发展提供产业研究、改造规划设计、三产项目孵化等服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艺术陶瓷、油画作品、竹编产品、创作基地,这些在大城市才能有的文化体验,与原生态的乡村结合,似乎一下激活了老村落的生机活力。蒲江县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说,明月村新村规划建设,真正体现了四态合一、产村相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保护了原生态村落,也为乡村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道路。明月村的过去、现在、未来,清晰呈现。
规划绘就蓝图
激发群众参与增收
文化创意项目的落户,必然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蒲江乡村规划师介绍,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蒲江县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为蒲江乡村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石。同时结合文化创意项目,符合条件的农户逐步开始改造自家农房,打造有品位的艺术农家乐,村民多了一条“致富路”。吴冲秀家的“龙门春辉”农家乐已经改造完毕,竹子、陶瓷都有机融入了装修风格。“把屋后的雷竹林开辟成竹林茶室,再添置点家具,很快就能开门迎客了。”吴冲秀高兴地向笔者摆谈“生意经”。
吴冲秀家在明月村6组,这一区域被规划为“微村落改造农民创业区”,目前已有10户农家参与其中,农家乐、乡村酒店、烘焙体验馆,乃至儿童乐园,都布局在这一区域,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明月村热闹的旅游餐饮住宿配套区域。
与吴冲秀不同,许多把老屋租给文化项目改造的村民,不仅居住环境得到提升,而且也找到了增收的渠道。8组的罗大爷,现在每天都守着“远远阳光房”的改造项目,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做一些解说。“每年有8000多租金收入,而且我还能住在老屋,以后项目业主还会支付看管项目的工资。”
为配套旅游,明月村建成旅游环线18公里、占地40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和综合文化站、公共停车场3个;按照“三建四改五通”标准,突出川西民居特色和农耕文化底蕴,实施旧村落示范改造9处。
目前,甘溪场镇的特色镇风貌打造正在进行,古韵唐风的呈现将与明月村的文化产业相得益彰。
明月村正在朝着打造文化新村、产业新村、创业新村的目标努力。项目以陶文化为主题、“国际陶艺旅游与文化交流”和“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核心,建设集文化展示、创意体验、休闲运动、田园度假等为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
据悉,明月村的经验正广泛运用于蒲江寿安镇大漕村、白云乡尖峰社区以及鹤山街道蒲砚村等一批新村建设中。可以预见,未来的蒲江将会有更多的四态合一、产村相融的新型农村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推荐
现代农业插上科技与创新的翅膀“创业天府 菁蓉汇·农业”专场活动在蒲江举行8个项目斩获3.285亿元投资意向
昨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委、市科技局、蒲江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创业天府菁蓉汇·农业”专场活动在蒲江县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绿色蒲江创意农业”,出席活动的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