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蒲江新闻 > 正文

回归土地才能种出“好”果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8-28 08:06   https://www.yybnet.net/

蒲江率先在全国探索整县推进耕地保护与土壤提升工程

□本报记者 黄泽君

8月26日,一场大雨过后,村民朱永明跟以往一样,到果园里剪枝疏果。顺着泥巴路,刨开青草丛,惊喜出现在眼前:果园草丛里长着七八朵直径约十来厘米的野生菌。“多少年了,都没见过园子里长出大菌子!”朱永明说,菌类天生对环境很敏感,在常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果园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野生菌的出现,更像朱永明“有机尝试”交出的成绩单。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担当着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等五大重任。2013年,蒲江先行启动土壤改良试点,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改良土壤,老朱家的果园成为首批试点。

试点初现成效。今年,试点范围扩大到蒲江全域,率先在全国探索整县推进耕地保护与土壤提升工程。

点燃农民参与热情

2013年,蒲江县为土壤“体检”,结果不太理想:对比1985年的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丰富”的耕地面积在大幅减少,强酸性土壤则大幅增多。

2013年,一场土壤改良试验在蒲江的3个乡镇20亩试验区铺开。

“施用有机肥,是快速提升地力的有效途径。”蒲江县农发局局长赵武斌介绍,如果严格按照推荐用量施用,土壤有机质可以年均提升0.2个百分点以上。而土地在休耕的自然状态下要达到同样效果,需要70年。

长秋乡石马村村民陈金福的果园,成了首批试验区的地块之一。“有机肥施下去,一个多星期就长出了菌丝,大半个月之后,土地松松软软,还有了蚯蚓!”陈金福笑着说。

经过测算,使用高端有机肥,每亩地一年的投入在1000元左右。对于农民来说,这笔“额外”的投入并不算少。为提高农户积极性,县上专门拨出财政资金,对使用有机肥的农户每亩补贴500元。陈金福一算,加上减少化肥用量节约下来的钱,实际每年增加的花费在200元左右。

多维度推动土壤改良

数据显示,今年春天,蒲江已有9个乡镇陆续对3万余亩的土壤进行改良,目前已完成4345吨有机肥的发放和施用。

但仅靠施用有机肥,还不能为土地筑起“保护线”——蒲江的探索扩大到更广的范围。

今年3月起,一根根外形酷似白色“电线杆”的土壤监测基站,出现在蒲江各大种植区的田间地头。“基站每5分钟就会测量风速、温度、土壤湿度等等,并将所有测量数据回传到平台,我们会利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土壤改良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再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建议。”蒲江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县耕地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征说。

5+1,正是蒲江的探索思路。“通过养田肥土、土壤大数据、有机质循环养地利用、生物防控和开发小型农机具,共同提升土壤质量,让土地更肥沃,种出优质果蔬,并通过电商平台,卖得更好更远,推动农业发展转型。”李征阐释。

为确保土地的改良效果长期持续,蒲江还对农民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培训。“通过种植香草、在田间安放灭虫灯等措施,减少农药施用。”蒲江县统筹办副主任陈元军说,在这个过程中,让土壤和农产品更健康,也让整个种植过程更加专业。

新闻推荐

当农业遭遇“双创”需要注意什么?

□本报记者张明海冉倩婷“中国农业最大的问题是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太低。”11月21日,在蒲江县举行的成都市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创意农业专场上,联想控股集团副总裁、佳沃集团董事长陈绍鹏这样说...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回归土地才能种出“好”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