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樽楗阁刻石
邛崃平乐古镇的秦汉驿道
考古印证下的南方丝绸之路
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古蜀文明就已经走起“国际化”路线。《史记》记载,“四塞”的蜀地,通过“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从蜀经云南出外域的国际交通路线,就是我们的“南方丝绸之路”。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接连出土的文物和古迹相互印证,让这条路的“形态”变得愈加清晰。当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到了哪种程度?有哪些东西受到了相互的影响?又如何相互印证?
历 史 镜 像 03
中印商贸交流始于商代或更早
从成都往南亚的“蜀身(yuan)毒道”,最晚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这一历史的有力佐证,来自于四川人熟悉的“三星堆遗址”。在这个以青铜器闻名的遗址中,出土的不仅仅有青铜、金、玉石器,还有4000多枚海贝,其中有种齿货贝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而这种贝类被磨平、穿孔,系串,作为货币。当时的印度,这种贝类也充做货币。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说,这种海贝,在四川、云南的多处先秦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发现,如四川广汉、凉山、茂县;云南的昆明、晋宁、楚雄、禄丰、大理、曲靖等。把这些地方连在一起,恰好就是“蜀身毒道”的走向。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的邹一清则提出学术界的另一观点:南方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要早于商代。这是因为三星堆出土过一件饰有海贝的小平底罐,时间相当于夏代,这证明当时海贝就已经输入到了三星堆,而输入海贝的路线——南方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了。
雅安出土文物与印度遗存很相似
雅安市博物馆的本土许多文物中,从形制、图案上,与云南昭通、印度部分地区的遗存非常相似。雅安市博物馆馆长李炳中说,它们可证明这条南丝路的真实存在。在雅安市宝兴县出土的带柄铜镜,是典型的受了中西亚文化影响的遗存。在雅安西南夷系统的镜带柄,而先秦两汉时期是钮镜。而带柄铜镜与中亚、西亚一带的带柄镜相似。
在雅安市荥经县出土的巴蜀印章,或与荥经曾经的置所(古代的行政中心)“严道古城”相关。印章上的印文有“王”和“心形纹”、“月形纹”等各种神秘的符号,常常存在于两河流域西亚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文明。跽坐青铜人像是1974年在芦山出土的。李炳中说,这样的铜人很少被发现,目前只在云南昭通汉墓出土一尊与之相近。这些“遥远”的相似都说明,当时确实存在南方丝绸之路的交流。
秦汉驿道与唐宋
茶马古道重合
据《史记》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说明南丝路至少在秦朝时就已开辟出来。2004年,在邛崃平乐古镇东南边的骑龙山上,一条古道被意外发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刘雨茂当年曾参与到现场发掘中,他们在清理最下面一层红色砂石路挡墙时,发现了几枚“五铢钱”,据此推断,该古道的年代应该在汉代。
这条路在汉代还是羊肠小道,到唐宋时期宽约4米,中央用平顶大鹅卵石铺就,有些地方甚至铺上石板。古道的某些路段,两旁筑有墙垣,用卵石砌成,墙高约1.4米。
邛崃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段“秦汉驿道”与唐宋茶马古道重合。秦汉驿道也是四川省现存最完整的南丝路遗址。
这种古道,最近几年频频被考古人员发现,在蒲江、雅安、汉源、西昌等地,都能见到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南丝路古道。在大邑斜江村,则发现过若干块“晋原第一石乔”字样的青砖。
成都蒲江县境内,清道光年间重修衬腰岩古道的竣工碑上,“王道荡平”则显示出官道的荣光和辉煌。
石刻记载了对外修路的重要性
“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这首最早见于史书的民谣,见证了南方古丝绸之路由民道转为官道的全过程。自汉代在皇家主持下打开了这条国际性道路后,这条官道上不乏历史遗迹。
“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徙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2004年,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的“何君樽楗阁刻石”,记录了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时期修建一段栈道的情况。
在“何君樽楗阁刻石”之下,每隔数米便有一个直径80厘米的栈道孔,可想而知当时栈道的负重和规模之大。2000多年前,雅安荥经是秦汉时期严道的治所,汉严道古城遗址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牦牛道的起点。
而在凉山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则反映了明代南丝路的情况。一处是灵关道旁的“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明左都督刘挺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岁之,万历癸丑季冬,师抵此地全捷”。凉山州越西县文物管理所刘明说,这些石刻印证了明代万历年间在越西的“零关古道”上,朝廷派兵征讨“番”、“倮”的历史事件。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 何艾琳
主要供图雅安市博物馆
新闻推荐
长角扁谷盗。6月19日下午,大塘镇居民准备烟熏驱虫。进入五月之后,每天不到下午6点,成都蒲江县大塘镇上的商家就纷纷关门了。因为,不速之客来了!那是一群芝麻大小的虫子,全身棕褐色,长着一对触角...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