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郫都区行政审批局着眼群众和企业办事“仅跑一次”,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为抓手,做优“企业开办8小时”品牌,率先推行“无差别受理”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服务体验“双提升”,在2019年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第三方测评中获中心城区第六名、全市第七名的优异成绩,并被民生周刊授予“营商环境示范单位”。
构建“智慧化”政务服务模式
据了解,郫都区经过不断探索,目前政务公开已取得新成效。以“公开、办事、互动交流”三大功能定位为核心,大力推进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政府门户网站从宣传报道型向综合服务型的转变。2020年1月至9月,全区基层平台发布各类基层公开信息314666条。@郫都服务共受理网民诉求3620条,主动发布资讯类信息9738条。全区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0812条,按要求办理公开申请108件,办结率100%。在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郫都区政府网站荣获全国第15名,四川省第1名;连续4年获得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区(市)县第一名,连续4年进入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50强。
同时,智慧政务平台也实现了新发展。郫都区纵深推进“一网通办”,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在建成包括微信、微博、APP、门户网站、呼叫中心等形式的全媒体市民服务渠道的基础上,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一体协同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地域限制,实现“全域通办”。目前已实现1217个事项“网上可申请”、600余项行政许可事项可全流程网办。
此外,数据分析运行实现了新突破。在目前积累的460万条公众办事信息数据、20万条人员信息和5万余张电子证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智能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模型,强化各类数据的收集、开发与运用,实现全区人口、社会、经济和政务方面的数据信息整合分析,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构建“便捷化”审批服务模式
为真正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郫都区行政审批局以自助服务一体机为载体,在区政务中心、10个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广自助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窗口前移,构建覆盖街道、社区的自助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区级民生事项向乡镇延伸,精细化梳理77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打造“5分钟政务服务圈”。
据悉,郫都区还率先推行“无差别受理”服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办理、窗口统一出件”的审批模式,设置8个综合服务窗口,实现142个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全面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借力“蓉易办”平台,设置2个“蓉易办”业务专窗,详细梳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发等18个高频事项的基本信息,确保“蓉易办”平台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大限度满足各种情形下办事群众和企业的需求。
同时,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进“四十三证合一”。推进全流程网上审批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实际应用,使部分审批事项做到“网上办”“不见面”“零跑路”,让企业办事更省时、更省事、更省心。将审批服务主动融入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工作,优化绿色办理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先照后办”,为企业落地和办证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事项办理服务,为服务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构建“集约化”网络理政平台
围绕“互联网+”思维,郫都区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创新基层网络理政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建设郫都区民生大数据诉求平台。自2019年3月以来,共办理书记信箱、市长公开电话67838件,其中电话工单58968件、信件工单8819件、短信工单51件,约占全市区(市)县总诉求的6.00%,所有案件均按期办结,全年平均满意度达90%以上。通过搭建政府与公众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平台,推动政民互动更畅通、政务服务更高效,互联网+政务成效日趋显著。在全市2019年网络理政优秀案例颁奖会上,郫都区获得创新案例特别贡献奖、十大典型案例、十大基层理政优秀奖三个奖项,成为获奖数最多的区(市)县。
文/图 赵维
新闻推荐
1978年,成都南郊工地出土了西周酒器“兽头双耳铜罍”□陆离/文四川历来都是产酒大省,名酒品牌数不胜数,文君当垆卖酒更是千...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