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标是除了“打卡地”“美食街”之外,还是一座城市的“硬实力”。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硬实力”。
今年9月以来,诸多央媒频繁地将目光聚焦到了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关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新地标。
9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重磅打造的系列节目“中国产业地标”走进成都,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探讨成都如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一极。
12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揭秘成都连续11个季度保持8%以上经济增速时,将镜头聚焦到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12月17日,新华社旗下刊物《经济参考报》以《成都: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新地标》为题刊发了长篇通讯,解读成都何以成为中国又一走向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地标城市。
为什么是成都?成都如何炼成“产业新地标”?频频引来央媒聚焦的背后,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人才聚集
从“蓉漂”到“蓉贝”
成都电子信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成都如何炼成“产业新地标”?本月的一场大会可以看出缘由。
12月9日下午,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誓师大会暨“蓉贝”软件人才计划启动大会举行。会上宣布,启动实施“蓉贝”软件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以优厚的政策措施广邀天下软件人才来成都发展。现场还发布《成都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9-2025)》和《关于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
成都不仅为软件人才起了“蓉贝”的名字,还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人才实施计划——自2019年起,成都每年将分别按“行业领军者、技术领衔人、资深工程师”的层次评选优秀软件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
站高谋远的顶层设计、细致完善的政策支持,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迈向高质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
对成都来说,产业发展正在进入新时代——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圈,从“成都速度”到“成都品牌”“成都质量”,成都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9年上半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4010亿元,同比增长16%。华为、京东方、英特尔、IBM、德州仪器、住友化学、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腾讯……约60多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从业人员60余万。
尤其是,成都电子信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全球一半的iPad平板电脑产自成都;全球5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CPU为成都造;全球第二条、国内首条量产的第6代AMOLED全柔性生产线——京东方AMOLED柔性面板落地于此……
还有更多新生力量正在成长,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天象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这些新兴的高成长型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交相辉映,焕发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勃勃生机。
产业布局
“宜居”+“宜业”双引力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正在布局
在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上百位研发人员每天熟练地操作软件,静静地进行芯片研发。几分钟车程之外,我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一张张面板流水般下线……
相距中电熊猫工厂不远,一个“中电熊猫社区”正在修建中,2020年就将变成一个人气社区,住宅、商业、休闲、教育、医疗等功能一应俱全,满足3000多名中电熊猫员工安居乐业。
在成都,正在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转变经济组织方式,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目前,成都市正统筹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由成都高新区和郫都区合作共建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正位列其中。
“成都市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城市新型社区’的理念,着眼细分产业功能需要和产业人群生活需要,不断优化功能区空间形态、配套设施、人文环境,集中优质资源规划建设管理功能区内部空间组团和研发、生产、生活、人文、生态功能布局,加快构建15分钟的公共服务圈。”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圈建设
“一芯、一屏”破题“万亿级”
“强链补链”建设产业生态圈
站在中电熊猫厂房广场向南望去,能看到一片又一片施工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这些是中电熊猫的众多上下游配套工厂,建成后,将减少物流、科研成本。
成都市坚持龙头带动构建产业链。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核心,推动产业链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努力实现一个龙头项目落户,一个产业兴起。在新型显示领域,中电熊猫8.6代TFT-LCD线项目建设,带动美国康宁、世禾集团、路维光电等近30家配套企业项目落地建设,玻璃基板、触控模组等关键环节集聚成链,“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更加有效。
“与配套单位的沟通机制都很完善了。”中电熊猫相关负责人介绍,液晶面板产业具有上下游产业链长的特点,极为重视原材料的国产化、本地化,聚集配套企业发展,实现液晶显示产业链关键原材料和组件的就地配套,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时间成本、运输成本,还可以实现联合开发,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发展,提升液晶产品整体竞争优势,“我们好多兄弟单位也来了成都,一起完善产业链,构成生态圈。”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引进了中电子、华为、紫光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促成了京东方、中电熊猫、天马微电子、精电国际、富士康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在成都连续布局。随着龙头企业的建成投产,拉动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组、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成熟产业链在成都“跟风”落地。
整体来看,成都的新型显示产业的全产业链已成雏形,关键技术领先全国,终端产品优势明显。如今,其链条还在不断延伸,环环相扣,形成产业集群的“抱团”优势,带来了新产品联合研发、技术创新等企业间的深度合作。
新生力量成长
首个万亿级产业
增强城市“硬实力”
目前,成都市已吸引英特尔、德州仪器、AMD、展锐、海光等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布局,围绕5G通信、信息安全、功率半导体、北斗、IP核等方向,形成了从材料、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到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打造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中心。英特尔成都公司是封装测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全球一半以上笔记本电脑的CPU在成都封装测试。更重要的是,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新生力量不断成长、崛起。
作为年轻一代,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希望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他们这一代的打造,不断往前发展,不断蓬勃发展,形成产业生态活力。现在,极米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目前已经获得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日本Good Design Award、美国IDEA设计奖等25项国际知名奖项,成为行业内首个荣获世界四大工业设计奖全满贯的品牌。
医联、企鹅杏仁创始人王仕锐表示,在成都创业5年,得到诸多支持,“用了5年,打造两家医疗互联网的独角兽,我们聚焦于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两个板块,要做好这两件事必须要依靠整个城市的力量,需要医院、医生、药企、进出口贸易等环节支持,甚至需要大量的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配合。”
如今,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质量,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到2022年,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正在增强城市“硬实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缪梦羽)昨日,成都市曝光了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启动以来,市大气办...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