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郫都 > 正文

廖昌永:回家乡,评金钟

来源:成都日报 2019-11-04 02:29   https://www.yybnet.net/

胡大田 摄

廖昌永一直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发展艺术歌曲

廖昌永《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全球巡演,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

国庆节,放歌遂宁

廖昌永在金钟奖开幕音乐会上演唱胡大田 摄

本报记者 吴亦铮/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提要

10月19日-28日,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举办。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类综合性奖项,金钟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成都籍音乐家廖昌永从第三届金钟奖开始就担任声乐(美声)组评委,此番能在家乡以评委身份参加金钟奖,当然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廖昌永认为,高规格的赛事、奖项之于一座城市意义重大,比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就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国际音乐大奖,纽约则是格莱美奖频繁落户的城市,这类奖项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也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金钟奖落户成都,对成都积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无疑是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推动力。

人物

廖昌永,著名歌唱家,生于四川成都郫都区,1995年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上海青联常委。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对话

成都人懂音乐,爱音乐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今天在音乐上有如此成就,离不开家乡成都的影响与熏陶。

廖昌永(以下简称廖):那肯定,我决定学音乐就是从成都起步,接受音乐启蒙也是从这里开始。其实当时走上音乐之路也算机缘巧合。中学时我的体育特长比较突出,也想过考体育学院,但我也很喜欢唱歌,在学校和郫县(今郫都区)还得过奖。我的政治老师和著名歌唱家周维民是高中同学,他看到我有这方面的天分,就建议我去跟周老师学音乐,学了一段时间,后来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就这样走上了音乐之路,所以成都是我音乐道路上的起点。

记:您受的影响与熏陶,其实来自于成都骨子里的音乐基因。

廖:对,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音乐自古以来就是成都本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早在汉代,成都就是琴歌发展的沃土,当时的文人雅士尤喜抚琴而歌。我们熟悉的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里,很多片段就反映出当时成都的音乐之风非常浓厚,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卓文君的《白头吟》,传唱至今,成为千古佳话。到唐代,成都的音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杜甫在《成都府》里就写下了“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的诗句。到了五代和宋,成都的歌舞更是闻名天下,堪称一绝。

在近现代,著名的文人和音乐家多与成都产生交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成都的音乐内在和外延。时至今日,成都无论是音乐创作者还是流行音乐表演者,在全国都非常有知名度。可以说从古至今成都的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音乐气质也非常突出,这一切都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夯实了基础。

记:成都人对音乐的热情是非常高的。

廖:我曾在成都举办过一场音乐会,当时“甲A”联赛风起云涌,成都是全国闻名的“金牌球市”,整个成都都为全兴队如痴如狂。但音乐会的时间正好是四川全兴对大连万达的比赛时段,当时我们都觉得可能要“遭”,因为球赛可能导致音乐会遇冷。出人意料的是,不仅足球比赛现场爆满,我们的音乐会现场也是爆满!这就说明成都包容力非常强,市民无论是对音乐艺术还是体育竞技,都有非常高的接受度和欣赏力。

而且成都市民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基础也很出色,本届金钟奖的表演现场我就非常清楚地感觉到这点——每场演出座无虚席,市民对音乐家和表演者非常尊重,现场秩序很好,无论喝彩还是鼓掌,你都能感受到成都人是懂音乐,爱音乐的,这一点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记:此次回到家乡担任金钟奖评委,有哪些感悟?

廖:其实从工作本身来说,每一次作为评委,需要做的工作都大同小异。但从个人情感上来说,这次能够回到家乡担任评委,那还是不一样的,首先是亲切,再就是骄傲。

“成都元素”让人印象深刻

记:有人称金钟奖为国内的音乐“奥林匹克”。

廖:的确如此,金钟奖地位和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相同,而且对获奖者有年龄限制,因此对年轻的音乐艺术家而言,能得奖将会是职业道路上一个非常好的新起点。当前活跃在中国音乐舞台上的音乐家、钢琴家、演奏家,很多都是金钟奖获得者。

记:成都为什么能够成为之后三届金钟奖的承办城市呢?

廖:其一,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领导干部非常具有眼光和魄力,他们看到了金钟奖对成都市音乐文化事业的推动,所蕴藏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意义,因此积极争取金钟奖落户成都,最后达成这样一个双赢的结果。

其二,成都这样一座拥有浓厚文化底蕴和音乐沉淀的城市,本身也具备承办金钟奖的各种环境基础与群众基础。之前成都也举办过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大型活动,如西部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国际熊猫音乐节等,积累了大量的承办高规格音乐盛会、赛事、奖项的经验。

其三,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成都在音乐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建成了城市音乐厅、云端音乐厅、四川大剧院、露天音乐公园、金融城演艺中心等一批先进的音乐场馆,另外交子文化艺术中心、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音乐演艺载体设施也在加速建设,这都是成都承办国家级音乐大奖所拥有的“硬实力”。

记:本届金钟奖有着怎样的“成都元素”?

廖:开幕式音乐会上就以交响乐形式演奏了赵雷那首脍炙人口的《成都》,朗朗上口的旋律引起了观众共鸣,现场效果非常好。音乐会上还演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的歌词出自著名词作家陈晓光之手,当初创作这首歌,就是在温江获得的创作灵感。《船工号子》的曲作者陶嘉舟,本身也是四川著名作曲家。

此外,还有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成都乐团与杭州爱乐乐团组成了超过200人的交响乐团阵容,以及成都大学生合唱团、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共计200余人也集体亮相。这些“成都元素”让人印象深刻。

记:金钟奖落户成都有着怎样的意义?

廖:高规格的赛事、奖项之于一座城市意义非常大。比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就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国际音乐大奖,而纽约也是格莱美奖频繁落户的城市,因此这类奖项从某种程度来说,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金钟奖落户成都,将大大提升成都的城市影响力。

助力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

记:当下成都正在积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金钟奖能够产生怎样的助力?

廖:毫无疑问具有推动作用。对内,它能为成都市民提供大量高质量、高档次的音乐演出,让市民感受音乐魅力,展示我国音乐发展的最高成果,提升成都市民的音乐修养,进一步提高成都的整体音乐欣赏水平。对外,能够显著提升成都在音乐领域的城市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促进更多音乐人才的汇聚、音乐产业的落地和音乐项目的开展,进而提升成都音乐发展的品牌效应、音乐资源的聚集效应和音乐产业的带动效应,形成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各项支撑,最终达成国际音乐之都的愿景。

记: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还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

廖:其实就像种梧桐树,树种好了,凤凰就飞来了。未来该如何做,我认为基础建设是第一步,科学化的制度管理是第二步,城市化的演出季推出是第三步。具体来说,我认为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音乐人才。发展音乐事业,成都已具备高素质的观众群体,还得有高素质的演出团队和专业化的创作队伍。这一点,成都的基础很好,有着四川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音乐院校和一大批音乐从业者,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潜力,是今后重点的工作方向。

其次是管理人才。成都拥有着让全国同行都羡慕的音乐设施,但如何高效率、专业化地做到物尽其用,还需要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专业化的剧场运营。成都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经验。

第三是音乐文化。成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充分挖掘资源,形成有自我特色、能够引起国际共鸣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这应该是未来需要重点打造的方向和思路。

走出去,用音乐讲中国故事

记: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有机结合上,您现在正在做的“中国艺术歌曲”其实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廖:艺术歌曲是歌曲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它其实是文学和歌曲的一个有机结合,从题材到歌词,都有着极高的文学要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近代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体系,这无疑是艺术歌曲宝贵的资源库。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发展艺术歌曲。

1920年由青主先生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但近100年来,这方面的创作和研究相对欠缺,所以对我来说,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这方面去做一些工作。10多年前我们开始有了这个想法,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开始着手研究中国艺术歌曲,近几年在这方面研究较多,包括曲谱、论文、唱片录制、音乐会推广等,也有一系列的作品,并于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这都是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动。

此外我们也在做中国歌剧的创作、推广和人才培养。其实全国的音乐院校和音乐团体不约而同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中国乐派的研究。如何在国际上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当下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项音乐事业。

记:这项事业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廖:我的音乐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曲目是中国作品,我发现国外观众对中国音乐的热情非常高。记得有一次在挪威巡演,10场演出,有许多观众跟着我走了好几个城市,听了好几场演唱会,据反馈,他们对中国作品非常喜爱。

今年年初起,我在全球举行《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廖昌永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巡回演出,其中包含了不同时期、风格和题材的16首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无论是在日内瓦、维也纳还是在德国的演出,大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绘画和中国艺术歌曲可谓热情高涨,观众好评如潮,德国出版社明年还将出版这次音乐会的曲谱和唱片。我们还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芬兰、德国、英国等国家的邀请,去举办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这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典型表现,不仅走出去了,还得到了喜爱,收获了认同,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兴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我们本身的传统文化足够优秀,这就是属于中国的文化自信。

手记

2019年10月26日 成都

10月19日,第1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开幕,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类综合性奖项,金钟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在很多音乐迷眼中,它就是国内的音乐“奥林匹克”。在这10天里,整个成都沉浸在数十场音乐盛宴带来的震撼与陶醉当中。

廖昌永是成都郫都区人,从第三届金钟奖开始就担任声乐(美声)组评委,请他来谈金钟奖与成都,可谓再合适不过。

10月26日是个周六,那天下午,廖昌永看望了住在郫都区的母亲,返回城里,在晚饭前有一段空闲时间接受采访。我从郫都区的家里赶往约定地点,这是一个餐吧,老板是廖昌永的铁杆粉丝,一听说我是来采访廖昌永的,立刻热情寒暄,在就餐高峰期专门给我腾了一张餐桌。

虽然在电视和网络上多次见过廖昌永,但感觉生活里的他与舞台上不太一样。穿着休闲舒适,气质儒雅随和,谈吐简练精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声音,洪亮宽厚,极具磁性,即使在嘈杂的餐吧里依然令人感到非常悦耳和舒适。在我这么多次人物访谈里,这次访谈无疑是最“养耳”的一次。

对金钟奖落户成都,廖昌永坦言在情感上有两点不一样:第一是亲切,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乡音,熟悉的亲朋好友,家乡的亲切感是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取代的。第二是骄傲,金钟奖落户成都,一方面是对成都音乐水平和音乐产业发展的认可,同时也对成都当下正在积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有着极为重要且特别的意义。

采访结束,廖昌永的朋友和粉丝已挤满了餐吧。窗外秋雨纷纷,霜降后两天的降温让人感到几分寒意,但室内却因为廖昌永的人气而火热起来。

新闻推荐

成都公积金贷款实现“全域通办” 资金15个工作日左右到账

10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公积金中心获悉,成都公积金中心将于10月31日和11月1日期间暂停受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申请,...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廖昌永:回家乡,评金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