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蕾 文/图
古镇
三千年前,一支流浪天涯的队伍,从松茂高原来到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历经松茂古道,越过九峰山,来到海窝子,湔水河谷地带,尔后沿着天彭门经丰乐、桂花、庆兴的浅丘,艰难地来到了沃野唐昌。
浅丘、湖泊、堰塘、溪流……眼前的景象似乎就是世外桃源,他们欣喜若狂在这块土地上扎根,这也许就是成都最早的原住民。古蜀先民经历了蚕丛、鱼凫、杜宇时代,渐渐从渔猎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唐昌肥沃的土地,使农耕文化得到了发展。唐昌县地处郫县、都江堰、彭州三州通衢交汇之地,取“大唐昌茂”之意。在中国通史中,称唐昌为川西重要商镇,名曰“草市”,历史上出现了“商旅辇货,至者数万。珍纤之玩悉有,受用之具毕陈”的繁荣景象。
蜀王封地
一段“来了就不想走”的传奇
以历史文化知晓度而论,郫都区唐昌镇几乎完败于龙泉驿十陵镇,但二者颇有渊源:十陵镇的蜀王陵是朱元璋家族的墓地,而朱元璋十一子朱椿的儿子朱悦樽则“霸占”了唐昌“县令”一职,并将唐昌繁荣发展推向了历史的顶峰。
朱椿的第三子朱悦樽少时聪明过人,深受父王喜爱,但有一颗“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不羁驴友之心。十五岁那年,他与随从数人到今天的唐昌,历史上的崇宁县,游玩数天后觉得很安逸,于是耍“小霸王”脾气,赖着不走了。他游手好闲不说,四处随心闲逛,搅得崇宁县令日日提心吊胆,难以服侍。待朱元璋四儿子朱棣即位,一道“朝廷无空土,世上无闲人”的加急文书,差点要把这位放荡的亲侄子抓回来。聪明的朱棣消了气,干脆做顺水人情——封朱悦樽为崇宁王,并永远不准离开封地。既困住了这位心猿意马的小王爷,也打消了蜀王及其他藩王对他的恐惧或不满。这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崇宁王只好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盘上打转转几十年,直至消失在历史与尘土间。
放荡的朱悦樽 “空降”崇宁受册封王,生活了二十多年,以此为家,发奋图强,做了很多好事,修桥梁(崇宁南门外的大莹桥、小莹桥等就是以他夫人的封号命名的,留驾街更是他不愿离开崇宁的见证,不过找不到遗迹了),建庙宇,修宫殿(有名的九宫十八庙),并把崇宁城区按皇城格局加以改造,体现王者之气。
古镇东西南北分明,主干道呈十字形布局;有城墙,墙上加有官帽沿;有城池、吊桥……而今街道东西南北正对、不偏不斜的格局依然保留。清乾隆年间,又将土墙改为砖墙,城墙两侧绕城内环沟和外环沟,各取排洪和饮水灌溉之用。如此两次绕城而过的溪流,在川西县中不多见。新中国成立恢复唐昌古名,拆县并入郫县,是为唐昌镇。1958年因修建人民渠而拆毁的城墙,而今也在南熏门西侧进行了部分恢复。城墙下的西南马道为古时崇宁县城的战略防御通道及通商马道。马道的入口为南熏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南马道部分街区复原后,虽然短短不到200米,但再现了唐昌古镇在明代鼎盛时期的王府风貌,是古镇最大的标志性入口。右边是大椿巷,左边是文昌巷,两巷并立,中间便是曾经辉煌的公馆。县城内还有15条巷,特别著名的是“卖卜巷”,传说西汉道学家严君平曾在此卖卜。卖卜并非崇宁王种植的圆根子萝卜,古时是占卜、算命的行当,而流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圆根子萝卜,在崇宁王时便开始种植并有传统的加工方法,不服不行啊!
眼前的西南马道、大椿巷、文昌巷已经过保护性打造,恢复城垛墙,加了官帽、挂牌明示巷子里公馆来历。公馆大部分仅存框架,即使结构相对完整,也基本不对外开放,游客不多,但也开启了古镇的新生。爬到大椿巷入口的崇宁客栈顶楼,目之所及,极具川西风格的青瓦小房连片呈现,方圆虽然不到500平方米,在现代建筑包围中,古树林木点缀,几个院落天井夹杂其间格外亮眼,不争、不傲,一种安详的美。青瓦掩盖下岂止是人来人往,曾经的辉煌,喧嚣的场景,还有湮没在史书和记忆中的故事。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物是人非,也只有留待三三两两的游客打磨时光了。
大椿巷
三百米从现代走回历史
借西南马道拐入右边的大椿巷,历史上因一棵大椿树而得名。1926年6月15日大椿树被吹折,枯死。椿树没有了,倒还有几棵香樟树长得茂密,阳光下成为来往行人的纳凉处。空中鸟瞰,几棵大树与灰色的瓦砾屋顶相得益彰,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唐昌著名文人易象乾,这位光绪十八年的贡生在《崇宁县志》留下一首《大椿树歌》,诉说着大椿巷所发生的故事。巷子里集纳了同盟会早期会员魏庶侯的故居;20米开外是杨靖中故居,同盟会川西领导人,原姓公孙,分姓杨氏,别号山西佛子,为推翻封建帝制作出了贡献;当然还有赵公馆的主人,民国初期唐昌的保长……巷道不深,但别样曲折,转角处立有“寒泉井”,原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姚溥姚激故宅内的旧物,上个世纪末还在使用,现在成为了遗址,玻璃盖给封住了。欧式牌楼,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成为一种标配,彰显了主人游历世界的见识。吴家巷的杨姓公馆最为人称道,规划设计巧夺天工、面积近10 亩,有围墙、壕沟、大池塘,池塘上有长廊……
大椿巷300米长,尽头西正街完全是现代的街道,让人恍惚间从梦境回到现实。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唐昌布鞋就在附近,而今火得一塌糊涂,可一睹风采。沿西正街左转200米又可穿越回“古装版”的文昌巷。文昌宫是没有了,但用玻璃保护起来的墙壁还是让人感受到昔日的气场和脉象。文昌巷的得名就源于巷内的文昌宫,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占地约三亩。原为二进四合院会馆类建筑。前檐有四个镂空雕灯笼形垂花,以花牙子连结,柱上部有镂空雕如意云文撑拱,额坊上有缠枝花纹彩绘……这些描述很繁复,总之就是很美!很古!
梅花御井
网红打卡地
有人说,唐昌是一个建立了1300多年的古城,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和遗迹,其中资格最老的要数梅花井。梅花御井位于小南街梅花巷16号居民宅内,靠近文昌巷,已是“网红打卡地”。人来人往,喝的不仅仅是茶,还有历史。小茶馆生意不算兴旺,但每天都有茶客来玩,逢周末,还有文化名人前来叙旧,聊些野史。
明末清初,崇宁王府毁于兵火,清同治年间,王府旧址新建宅院。院子就以这口古井为中心,称为梅花御井巷,相传是崇宁王府喝水和酿酒的取水处,井口用石板合砌成梅花形。据传,若深夜俯身井口,可闻深处有淅沥声;明月当空之时,井底有梅花形影出现,故名“梅花御井”。而今所见的古井,已无梅花形状。当地居民称,新中国成立后,为安全起见将井台加高,并用水泥将井口砌为方形,井底梅花影不复得见。好客的主人为向我们验证梅花井美丽依旧,提桶打水,将吊在长长竹竿上的水桶伸进井里,再用力一拽拉起来……得意地说:“冬天的话,装满水的水桶边缘会哈赤哈赤地冒着热气,多余的水洗菜、洗衣服方便多了……”居住在此的尹献桐老先生,坐在井边一张藤椅上屈指述说古井的好处——“石翁澄寒碧,梅开顷刻花。不须春点缀,如见水横斜。绘出仙缘路,分来除土家。暗香闻仿佛,手涉试烹茶。”水是新鲜的,茶是新鲜的,泡出来的茶水暗香浮动,少了刀光剑影,搅得一井春水泛涟漪,还有你的心。
新闻推荐
实地调研献策 助推精准脱贫 郫都区离退休干部到简阳市开展对口帮扶
为深入贯彻中组部老干部局来蓉调研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老干部局来郫都区调研要求,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做实“精准”服务工作...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