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璨)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新机制,并将这3项改革举措作为2018年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改革任务,力争明年上半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成都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面对国家部署在今年将有哪些举措呢?1月23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成都市将着力深化知识产权改革,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进一步完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服务体系。具体而言,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8个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而备受大家关注的筹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建设成都知识产权法院等具体事项在今年将会有实质性的推进。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今年将积极筹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国家“1+N”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北京昌平的线上平台已在去年建设完成,下一步,将在包括成都在内的8个城市建设线下运营中心。预计2018年底,成都运营中心可以建成投入使用。
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都市将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记者了解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南京、苏州、武汉、成都四地调整知识产权管辖的批复,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早在去年1月正式揭牌。“今年成都市将继续加强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还将争取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在郫都区全国率先探索组建了知识产权局,充分整合了原分布在科技部门、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文化部门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职能,通过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领域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综合服务“三合一”改革,着力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保护不够严格、服务能力不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缺乏强有力支撑等突出问题。“经过近一年的先行先试后,今年成都市将大力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等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三合一”综合管理改革,总结推广“一个部门管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窗口服务”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模式。”
新闻推荐
潜水员们自己做的午餐,救生衣都来不及脱下,匆匆吃完后又投入工作。他们在大江大河的激流暗涌中从事着“全世界最危险职业”之一的工作;打捞过“中山舰”,为白鹤梁“洗澡”、给自来水管道清淤,帮警方破...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