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魏雯静/文鲍安华/图
一句广告词“郫县豆瓣,川菜之魂”,让郫县豆瓣占据川菜调料界制高点;一次策划案,让眉州东坡不仅扬名京城餐饮界,并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服务商……这些经典的案例背后,是对餐饮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开拓。而它们,都出自成都人刘学治之手。
他把脉餐饮、指点经济,扶植起来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企业,至今那些商业模式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如今,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依然康健活跃,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
在命运的判断和选择中,有着齐头并进的新鲜和未知。刘学治说,他的大半生,曲折却也多彩。
心怀“国球好梦”
误入“美食歧途”
河北保定的福林酒楼里,挂着一副对联,“眼福口福心福保定是福;树林食林艺林朋友如林”。得益于这副对联,企业成功打开了经营局面。
石家庄光达宾馆有一家著名的鳝鱼火锅,它有个新鲜的名字叫“吃鳝家”,它还有一副引爆生意的对联“锅里煮乾坤鳝行天下;火边论世界光达万家”。
美名远扬的四川郫县豆瓣的广告词“郫县豆瓣,川菜之魂”,就这一句话,让郫县豆瓣站上了高地,使其他调味料难以比肩。
这些吸睛的广告词,全与一人有关——刘学治。
刘学治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首批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也是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现四川旅游学院)的教授。
在川菜界,刘学治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在全国餐饮文化界亦享有盛名。美食成就了他,餐饮文化的标签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身上。2004年,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认定首批中国餐饮文化大师,刘学治作为唯一一个四川人入选。他先后出版了11本专业著作,其中4本还被川菜博物馆永久收藏。“人要有‘风度\’才有魅力,餐厅要有‘风味\’才能吸引顾客,才有‘卖相\’。”……著作中,他的不少经典语录,甚至被一些餐饮企业管理者们奉为圭臬。
成都著名餐饮公司大蓉和的董事长刘长明如今依然记得,正是刘学治的一本《人间吃话》,启蒙了他的餐饮之路。谈菜品、谈餐饮文化、谈厨师、谈饮食企业、谈饮食市场……书中的每部分还有专题评论,让刘长明受益匪浅。他感慨,刚开始,自己如同盲人摸象,什么也不懂。“可以说,我是从这本书里开始学着做餐饮的。”
与餐饮结下不解之缘,刘学治却说自己纯属“误入”。
刘学治从小热爱运动,心中有着一个“国球梦”。他从小打得一手好乒乓球,16岁时便拿下了四川省的少年冠军。可惜阴差阳错,乒乓之路搁浅。第一届成人高考,刘学治以第3名的成绩考入成都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专修中文,半工半读。毕业后,他曾在成都财贸学校任教。不久,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即现在的四川旅游学院)成立,刘学治因出色的表现引起注意并被调任。
这一去,他便在餐饮文化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精彩了。
靠着聪颖和悟性,刘学治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餐饮文化之路。回想起当年,他感慨,虽是阴差阳错,断了专业乒乓球员的梦想,上天却也给了他另一个天地。他认为,文化的生命更长,也更有厚度。“这可能是上天对我的一种馈赠。”
眉州东坡耀京城
方知功夫有多深
不熟悉餐饮文化界的人,也许对刘学治知之甚少,但却很有可能去过他担当顾问的餐馆里用过餐。在四川,数得上名号的大蓉和、银杏酒楼、巴国布衣等,不管是广告词、餐饮环境还是市场营销,都有他策划的痕迹,成功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一些餐饮企业因他的策划而扩张规模,有些甚至起死回生。
北京眉州东坡酒楼是1996年开业的“老字号”,而在当时,北京餐饮市场高手林立,高端市场竞争激烈,眉州东坡经营得战战兢兢,甚至一度面临倒闭的危险。担任了该酒楼的品牌策划后,刘学治提出,餐饮业已告别了温饱型年代,逐步迎来一个感性的时代,饮食文化正逐渐发挥出作用,所以“深耕文化”是品牌的出路。酒楼既是做东坡菜,那就应该深挖东坡文化,而苏东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大文豪,将他的诗词与餐饮结合起来,既有特色,又有优势。为此,刘学治给酒楼写了一副让人过目不忘的对联:“煮酒论苏子,非东坡诗词,岂能醉你;登堂品美食,是眉州菜点,最难舍之。”
此外,包括打造经营形象,创新广告、服务用语,搭配绘画、书法、色彩等在内,刘学治为眉州东坡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品牌打法,大到企业定位,细到员工培训管理,各项内容都讲究形象生动。他还在企业精神文化的主题词“我工作我快乐”上,加了一句“我耕耘我收获”,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
“为一个餐饮品牌做策划,要从精神文化、形象文化、产品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上入手。”刘学治说,但最核心的,还是菜品。在他看来,餐饮文化就是用文化提升菜品的要素。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气、养、温七个方面,这是做好产品的基础。“首先要好吃,然后要好看,再然后要有趣有文化,这样才有吸引力和爆发力。”立足自身菜系的优势,还要向其他菜系学习,做到“升华百家味,引领川菜风”。同时还必须把握当地客源口味的主旋律以及习惯,否则创新就会走错方向。“川菜餐厅在四川必须坚持麻辣双味、浓味浓香的特点,但在北京和其他北方地区,就要减少麻辣的强度,甚至只能作为配料。”
20年深耕文化的结果,是纷至沓来的好生意和快速扩张的新发展,北京眉州东坡已从当初的川菜小馆,一跃成了如今拥有137家连锁店的大企业,还开启了海外连锁扩张之路。它不仅是北京餐饮市场的明星,荣获各种奖项,还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服务商,更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首例中餐跟踪案例。连哈佛商学院教授参观考察后,都对眉州东坡的餐饮全产业链和企业文化表示震惊和感动,还表示要将眉州东坡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跟踪案例。
如今在美国,随处可见拿着刀叉品尝东坡菜肴的客人,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眉州东坡刷新了世界对传统中餐的认知。
把脉企业经营
指点餐饮江山
刘学治是餐饮文化大师,更是餐饮企业经营的把脉者。经济和文化,在他看来,并不冲突。
事实上,刘学治是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先走一步的人。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都挤破头想进大型国企,他被分配到了商业部门,这在当时是很差的分配。“要生存下去,就要想办法自力更生。穷则思变,有压力就有思考。”也许是天生具备商业头脑,刘学治对市场的嗅觉很灵敏,在成都财贸学校任教期间,他就开办起了糕点和餐饮培训班,且红火异常,有了盈利,教职工食堂还因此实现了全部免费。
刘学治在餐饮文化界如鱼得水,从最开始的经营创收,到深入研究企业的发展运作。在担任眉州东坡顾问的时候,他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出了一条道路。“前期企业小,要精简人员,成本控制是第一位的。随着后期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作用就要凸显出来,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到最后,企业的发展一定是朝着股份制的方向,靠股权激励、靠制度来约束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软实力\’结合物质的‘硬实力\’,才能做到软硬兼顾,内外兼修。”
在行业内,在餐饮企业的经营中,有一句话:遍身是宝,周身是洞。“就是餐饮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环节更多,说关键都关键,说不关键也不见得关键,点太多,不好打。就好比一根茄子,茄身可做菜,茄把也有营养和药用,但往往被丢弃。你是厨师,可以将茄把炒出风味儿来。”在刘学治看来,这简单说来是一个取舍问题,若放在餐饮企业做大做强上,就是战略定位的问题了,战略定位确定后,细节就能决定成败。
虽说如此,可在“命运”面前,有时候细节也不能决定成败。社会大背景是转型升级,餐饮行业也在洗牌。曾经红极一时的餐饮企业如今也面临着许多困境。走高端路线的餐馆,许多因为经营不善,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刘学治参与策划的餐饮企业,有些也不能幸免。
“那个时候市场景气,大家就一窝蜂全做高端人群,怎么上档次怎么来,这已经违背了市场规律。餐饮业合理的市场结构应该是呈金字塔状,高端人群占10%以内,中端的占20%-30%,低端的占60%-70%。中国的餐饮有一个特殊性,就是讲究人气,你脱离了群众,长此以往,肯定不行。”其实,大众的才是永远的,刘学治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餐饮业的发展虽然放缓,总量却仍以10%的速度在增长。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餐饮行业市场依然广阔,需求仍然旺盛,企业要做的就是适应形势的变化,在经营模式上实现迭代创新。“就像切肉,得找准关键点,哪里最省力就在哪里下刀。而想要下刀,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菜刀给磨快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发注重营养和健康。菜式上进行科学搭配,讲究生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性价比,这些在刘学治看来,都是餐饮企业大有可为之处。而这正是推动行业向前的人,如他,最希望看到的。
刘学治其人
矫健老人爱国球
今年71岁的刘学治,身体康健,思维清晰,身姿矫健,毫无年过古稀的沧桑之感。退而不休的他每天早睡早起,乒乓球则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甚至把家里的客厅改造成了一个乒乓球室,亲朋上门,既可以品茶论道也可以打球切磋,球桌还是他的书法案桌,一桌多用。
1963年到1974年,刘学治至少四获成都市乒乓球锦标赛冠军。1999年,他还成为了中国乒乓球协会公布的首批业余乒乓球健将。现在是成都市老年乒协主席、市乒协副主席的他,战绩卓卓。对局中,年轻人想要赢他,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是宝刀未老,但如今打球,他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不在意输赢,而是把乒乓球作为一个交友、使自己健康快乐的运动。”他还撰写了成都业余乒乓圈牛人谱,这些牛人都是他的好球友。
刘学治的家中,50多年前获得的那张冠军奖状被装裱起来摆在了客厅正中,旁边是一些定居澳大利亚的女儿和洋女婿的照片。和老伴儿在成都安享晚年的他,如今依然忙碌。读书讲课,写字打乒乓。桃李满天下的他,学生遍布世界各大洲。有时候,他会应学生的邀请,到其他国家走走看看,当然少不了了解当地的餐饮文化,并帮忙做策划。“要去看看世界的变化,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智能手机在他的手里玩得十分溜,关于餐饮文化研究的新体会,他还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进行分享。市场在变,传播方式在变,营销手段也在变,他说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刘学治几十年的生涯里,有曲折,有磨难,有成功,他更像是一个虔诚的追梦人,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去创造机会,去实现。他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转过头来看,那些过去未必不是财富。当自己改变不了命运的时候,就学会改变心态,良好的心态再加上不断提升的认知能力,劣势也会扭转成为优势。而提升认知能力,关键还在于学习。“学习是最简单,也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我这大半辈子遇到很多人,从那些优秀的人身上,我得到了很多知识。”
唯一的女儿曾经希望刘学治一起到澳大利亚生活。他说,落叶是有根的,他不愿走,他和老伴儿一起,见证着家乡的变迁与发展。他说,“我一直传播着中餐文化,川菜文化。我爱四川,爱川菜,深爱这一方热土。”
新闻推荐
昨天,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开门评风百姓听音”现场活动举行,本报作为独家进行市民问题征集的媒体,在会上与该集团相关负责人面对面,帮读者朋友打探到了他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权威答复。18号线三期有...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