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残疾人康复等工作不断加强,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药物中毒等造成的残疾大幅减少。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残疾发生率依然较高,遗传性、先天性残疾尚未有效控制,慢性病、精神障碍、意外伤害等导致残疾的风险增加。
可以说,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十分紧迫、必要。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
2017年7月1日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正式施行。
今天,是第一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建设健康中国”。
出生缺陷、意外伤害、精神疾患、行动迟缓……从呱呱落地到年迈衰老,在人的生命全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巨大风险。
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成都市一直致力于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不断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
今年5月由市残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成都市“助残康复工程”实施方案》就提出,“十三五”期间成都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将从“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残疾预防、健全服务体系、实施精准康复、强化专业服务,推进社区康复”等方面着力,积极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日前,成都市残联印发通知,安排部署第一次“残疾预防日”活动,要求各区(市)县残联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以及残疾预防核心知识为宣传重点,牵头协调、认真组织开展好当地的“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识别主要致残风险的知识,了解预防残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全市各区(市)县残联通过组织现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康复指导、开展预防宣传、实施义诊体检等形式,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宣传活动。
以创建全国试点为突破 提高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作为成都市唯一一个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日前,在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管理人员培训班上,成华区就残疾预防重点环节——“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作了专题汇报,同时对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重点干预项目的实施、残疾报告制度的建立等推进情况进行交流发言。
成都市正以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为突破,推动关口前移、预防为主、重心下沉、全民动员、依法推进、科学施策,努力提高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有效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
从去年被确定为试点以来,在省、市残联的指导下,成华区残联联合区卫生计生、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组织成立产前筛查、儿童残疾筛查、残疾评定等专家技术指导组,在出生缺陷干预、疾病防治、伤害预防、残疾人康复等残疾预防领域,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全面开展预防工作。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残疾预防知晓率,增强残疾预防主动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有效减少残疾发生,为高危人群提供筛查、诊断、评定定点机构及目录,前不久,全国首个残疾预防公众号——“成华残疾预防在线”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成华残疾预防在线”开设了“政策法规、精彩活动、找机构、懂预防”等多个栏目,将残疾预防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传递,让更多群众了解残疾预防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实现一键导航自助式服务。
自开展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以来,该区通过开展孕产妇产前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免费残疾评定、加大残疾预防宣传、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实施基线调查与效果评估等工作,提高公众预防残疾意识,减少残疾发生。
建立四级社会康复网络 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试点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所有残疾人和他们家庭的梦想,是他们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充分融入社会的前提。
在积极推进残疾预防工作的同时,成都市努力做好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具适配等精准康复服务,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努力推动市、区(市)县、乡镇(街道)、家庭四级社会康复服务网络,以及市和区(市)县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疗康复网络这两大康复服务网络的建设,目的就是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升康复服务能力,解决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金牛区、郫都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准康复服务试点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双流区、青白江区、彭州市被确定为省级精准康复服务试点区(市)县。
近年来,在市残联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中心指导下,从功能设置、师资配备、教育训练、康复指导等方面加强了区(市)县级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服务网络体系。
在成都市,服务逐步向更多社区延伸的残疾人“阳光家园”,将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项目从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向职业康复拓展。在“阳光家园”里,智力、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重度残疾人通过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庇护劳动,得到康复训练。
在“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不是“养”着,而是通过职业康复训练,实现劳有所得的同时,又达到改善身体状况的目标,从而提高了这部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出台助残康复政策 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
残疾人的康复具有时程长、显效慢、费用高等特点,而像听障、脑瘫、自闭症等儿童的康复训练,更是常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漫长的康复工程成为残疾人家庭的沉重负担。
为此,日前出台的《成都市“助残康复工程”实施方案》就提出,实施好0-6岁儿童残疾筛查,逐步实现为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基本康复医疗、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同时,还将加快完善残疾儿童特别是残疾学生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康复服务项目补贴制度,逐步拓展康复救助项目,不断丰富精准康复服务内容。
成都市将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范围,逐步将残疾人特需的康复服务项目纳入签约服务内容,并给予服务补贴,到2020年,持证残疾人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医疗康复服务、残疾预防及相关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残疾人提供签约服务。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无疑将极大地改善残疾人康复条件,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积极组织落实康复服务项目。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例上升到52%;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095例。已救助143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8184名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救助580名脑瘫儿童,救助124名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同时,成都市以社区康复为依托,大力开展康复训练。已对252名听力和视力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培训。目前全市已有1807名肢体残疾人进行社区训练,384名盲人完成定向行走训练,为519名智力残疾少年儿童社区康复训练,“助残康复工程”总体目标完成率达到50.67%。
发展壮大专业队伍 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残疾人的康复并不仅仅是肢体康复训练,同时还包括心理、文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是个综合体系。较之硬件,其实更难解决的是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提升问题。2017年,成都市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残疾人工作“专职”队伍,夯实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提升对残疾人服务精细化水平。通过公开招募、定向邀请、合作共建等方式建立各类扶残助残“专业人才库”,积极组建“业务精湛、精干高效”的扶残助残专业队伍。大力培育“龙头”助残社会组织,探索创建“助残社会组织管理”智慧服务平台。
为落实“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加快建设完善成都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7月5日,成都市残联与四川大学签订了战略性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发挥四川大学在康复医疗方面的技术力量、服务场地和人才培养优势,和成都市在残疾人康复的政策资源和服务组织优势,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同推动成都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共同打造高层次的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和康复技术支持体系,合作共建成都市残疾人的辅具服务体系和示范型康复服务基地,共推成都市的国际性康复合作交流平台和“康联体服务链” 建设。
这也是成都市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具体行动。
【链接】
“残疾预防日”精彩活动
在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来临之际,四川省残联、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成都市残联、成都市卫生计生委将在成华区共同举办以“推进残疾预防、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将设立残疾预防宣传点,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重点人群讲解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残疾预防注意事项,传播残疾预防相关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成华残疾预防在线”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热情。此外,还将开展现场义诊。抽调技术专家,针对婚检、孕检、产检、儿童筛查等项目进行现场咨询和义诊,发放叶酸及计生用品;邀请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和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专家,进行现场视力检查和康复服务。
新闻推荐
市民反映生活污水直排沱江河 郫都区迅速行动及时整改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附近污水收集泵是否工作正常检查雨水口情况8月15日一早,郫都区收到中央驻川环保督察组转来的群众投诉件,反映菠萝村农民街上旅馆未修建化粪池,生活污水直排沱江河。接到该投诉件后,...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