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非遗棕编传承人 “编制”幸福家庭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8-14 01:47   https://www.yybnet.net/

李天清一家

在郫都区古城镇,棕编工艺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艺,各式各样的棕编制品精致美观、实用性强。2008年,古城棕编被成都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纳。

说起古城棕编,李天清的名字不得不提。她从事棕编工艺50年,被评选为郫都区古城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李天清一家倾心于棕编工艺,不但自家做出了名气,还传承技艺、倾囊相授,带动更多人参与发展棕编工艺并从中受益。平日里,李天清夫妻俩勤俭持家,对邻里友善,女儿及女婿也深受感染,相亲相爱,“在我们古城镇,他们就是和谐幸福家庭的典范!”一位邻居说。

从事棕编手艺50年 她把古城棕编做出名气

李天清11岁就开始跟着祖母学习棕编的编制方法,到今年从事这门手艺已经50年了,出自她手的棕编制品种类繁多,从棕鞋、棕帽、书包到提篮、花瓶、玩具,个个美观实用,广受青睐。

对于妻子的事业,李天清的老公高英茂非常支持,从1991年起,夫妇俩就开始一起经营棕编生意。那时候,每逢赶集,他们都会到场镇上收购农妇们编织的棕编制品,再转卖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李天清还倾囊相授,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当地群众,带动他们制作出优质的棕编制品。一边传授技术,一边收购买卖,夫妻俩就这样,把棕编事业越做越大。

2008年,为了使棕编更好地传承下去,成都市把古城棕编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天清也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棕编”传承人。从那时起,了解古城棕编的人越来越多,棕编制品的销售越来越好,愿意来学习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多。

全家参与传承文化 他们是和谐家庭的典范

李天清的女儿高静从小也跟随父母学习棕编技艺,后来帮忙参与销售工作。在高静看来,古城棕编虽名气在外,但传统的销售方式如今却有些“跟不上趟”。于是,她想到了开网店。早在2011年,高静就在网上注册了一家“古城棕制品店”,把各种棕编产品推销到网络上,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喜爱。后来,高静又办理了营业执照,利用阿里巴巴批发销售,一位浙江厂商通过平台了解高静销售的产品后,还委托朋友到古城镇实地考察,最终向她订购了1万顶棕编草帽。

为了更好地保护棕编、传承棕编,李天清一家去年牵头成立了郫都区健高棕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带动了古城棕编的发展。如今,从事古城棕编编制的人员从最初不到100人发展到了200人左右,棕编制作者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30%左右。李天清一家5口人至今仍在传承推广古城棕编,他们秉承“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勤俭持家、相亲相爱,成为古城镇幸福家庭的典型代表。本报记者 杨甦 文/图

新闻推荐

全省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荐专场活动盛大开启 我市力推蒲江猕猴桃郫县豆瓣

一手拿麦克风,一手展示来自全省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全省21位市(州)长亲自站台,摇身一变金牌代言人,力推各自“看家”农产品。昨日,全省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荐专场活动在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非遗棕编传承人 “编制”幸福家庭)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