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城市生态美景
在市委确立的“十字方针”中,“中优”,就是要加快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功能品质,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引领和示范。“西控”,着力点则在于控制开发强度、产业门类、生态红线,实现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通其中。地处城西的郫都区,既拥有现代的高新技术产业,更肩负着水源生态保护的重要使命,正是“中优”“西控”战略落地最好的示范。
8月6日,郫都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出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贯彻落实市委“中优”“西控”战略,开启都市生态新区建设的时代新篇章。
实现“五个转型” 开创郫都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市委“中优”“西控”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发展能级,促进规划、产业、城市、市民和干部“五个转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都市生态新区,8月6日,郫都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出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将通过“更新理念、夯实基础”“创新驱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全民行动”三大路径办法,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双创高地、生态新区”发展定位,以打造绿色生态城市为出发点,以构建高端生态文明体系为着力点,以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五个转型”,开创郫都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
广泛推行生态文明价值理念
据介绍,为科学制定“绿色发展二十条”,郫都区委还组织全区各职能部门组建了五个课题组,围绕“严格保护生态空间,促进规划转型”“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转型”“优化城市建设管理,促进城市转型”“弘扬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市民转型”“引领践行绿色理念,促进干部转型”等五大方面的转型,结合省市党代会精神,尤其是成都市委“十字方针”,对郫都区情、发展定位、社情民意等各方面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研判。经区委、区政府审慎研究,制订了共20条的具体措施办法,涉及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市民生活、干部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各项举措务实具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在“绿色发展二十条”中,郫都区委还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到2021年,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得到广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的约束制度和持续推进机制全面建立,绿色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城市,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全民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基本形成。建成区绿地率达45%,绿化覆盖率达48%,公交分担率4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0天以上。
解读郫都区“绿色发展二十条”
聚焦转型一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促进规划转型
坚持将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过程,统筹谋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交通体系和城镇化格局,严格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在促进规划转型上,将按照“规划重心由增量空间向存量空间转变,发展路径由蔓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理念,优化提升郫都区战略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专项规划,内增产业发展动能,外控城市生态红线,科学划定郫都发展新空间格局。
重塑郫都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严格划定水源涵养生态保护、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等四大功能区,综合统筹人口、水系、产业等资源本底,以规划修编引导区域人口素质结构、生态空间、生活配套等更加合理。全面推进“优生态、美环境,优形态、提品质,优配套、强功能,优规模、调结构,优产业、升能级”五优行动,通过绿道“绿线”、水网“蓝线”、通风“白线”、历史文脉“紫线”、绿色科创产业“金线”五线管控与建设,提升绿色发展能级,全力将“中优”“西控”区域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样板区。
聚焦转型二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促进产业转型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格准入门槛,完善市场机制,加强企业服务,实现产业降能耗、降占地率、降排放,构建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绿色能级。
在促进产业转型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郫都区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研发设计和信息服务、都市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坚持“宁缺毋滥、提质发展”原则,高标准制定最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负面清单,明确各类产业的亩均投资强度、预期亩均收益、亩均税收和环保要求等标准,把好产业发展准入关。
同时,依托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经济证券化,改进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推进落后产能转移,降低项目占地率、提高土地产出率。用好存量楼宇空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孵化生产性服务业“亿元楼宇”。集聚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注重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开辟“天府水源之旅”经典旅游线路,做优做强“天府水源地”农产品公共品牌,链接高端电商平台,打通出口贸易渠道,打造出口加工、港澳特供、集团专供、赏花观叶等四大基地。
聚焦转型三
优化城市建设管理 促进城市转型
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建配套、改善城市生态、打造美丽田园、创新城市治理,努力构建“三新、三融、三最、三有”的绿色化都市生态新区。
郫都区将建设“三新”现代城市,加速形成交通网络新格局,加快区域间轨道交通、公交系统、慢行系统等多种类型的交通道路互联互通,完善重要交通节点功能配套,鼓励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多元立体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打造“三融”生态城市,坚持亲水与城市和谐相融,更加重视“水元素”,推动宜居水岸规划建设,加强滨水区域的城市形态、风貌塑造,整体提升滨水区域的宜居品质。塑造“三最”田园形态,打造最放心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最生态的美丽幸福乡村、最诗意的农耕文化深度体验区。实施“三化”城市治理,推动城市治理特色化,对标“锦里”特色街区,广泛征集记忆中的郫都生活场景、建筑形态和人文故事,对具有郫都特色的背街小巷、老旧院落进行品质提升和专业化管理运营,再现郫都记忆场景。
聚焦转型四
弘扬绿色生活方式 促进市民转型
引导和培育市民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推动市民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
郫都区将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以“绿色七进”行动为抓手,大力宣传普及低碳绿色生活知识,推动绿色理念浸润人心。培养绿色生活习惯,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深入推进“三减三健”“控烟限酒”“绿色消费”等活动。提升城市绿色气质,以“我为郫都增光添彩”系列活动为抓手,融合推进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创建,构建城市绿色文化新局面。
以诗词大会、音乐会、书法等为载体,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水文化等本土绿色元素,推出一批倡导绿色理念、反映生态文明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传播新方式、新理念,弘扬正能量。推进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对严重失信者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市民心灵驿站,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宣传引导市民形成健康心理,提升市民气质。
聚焦转型五
引领践行绿色理念 促进干部转型
把干部转型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加强教育培训,树立绿色发展价值取向,建立导向鲜明的考核机制,为推动绿色发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郫都区将举办形式多样的绿色生态主题干部培训班,提升干部用绿色发展理论指导开展工作的能力,创新绿色发展方式、机制,协调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树立绿色政绩观,将“绿色指标”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鲜明绿色发展导向,增强干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性。
开展“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引导干部带头做到节约办公、文明用餐、绿色出行,提高能源、水、粮食、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等的利用效益。加强干部家风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家训好家教。持续开展读好书、讲业务、亮身份、学技能“四进机关”活动,举办绘画、书法等培训班,培养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
聚焦六
保障措施
据介绍,郫都区还将成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负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要求,统筹推动全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办主任兼任。
郫都区还将建立绿色发展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绿色金融业务,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探索发展绿色保险。强化市场运作,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绿色化建设,引导先行先试、创新创造。
建立常态推进督查机制,把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详细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学合理、标准规范、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奖优罚劣的政策导向。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定期通报表彰一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的单位,对工作迟缓、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以绿色化建设成果助推双创高地、生态新区建设。
本报记者 张渝
新闻推荐
7月23日起,“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该平台的交通违法举报、交安设施纠错、申报机动车停驶、交通组织建议等功能获得积分,并兑换商品,参与到交通众治中来。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