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空间资源变旅游特色街区、“小组微生”的村庄成为城里人追捧的乡村景点;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民,变身成了公司股东,“旱涝保收”地享受现金分红、股权增值……在郫都区,通过短短两年多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让土地价值、集体经济实力、农村面貌、农民收入等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聚焦一:集体经济实力之变
土地入市见收益 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发展
走进唐昌镇战旗村,村委会广场一侧,一栋栋川西居民风格的建筑已经完成主体建设,这片取名为“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区,占地13.44亩,今年8月将建成迎客,这里正是全省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以前这里是已停办的两家村办企业和村委会的老办公楼,一度成为闲置资源。
在入市拍卖中,战旗村的这13.44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了收益705.97万元,除去20%的现金分红,绝大多数作为集体股份公司的公益公积金,村集体资产突破2000万元。同时,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与市场主体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紧密合作,融合现代化管理经验,逐步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的现代化。
还有,在三道堰青杠树村,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土地入市交易之后,进一步由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和旅游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平台公司运营,通过签署经营协议,完善经营场所管理、乡村旅游商业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实现内部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聚焦二:村容村貌之变
传统农业转型 村庄变生态休闲大景区
位于三道堰镇的青杠树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最美乡村”,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沿着干净整齐的村道,行走其中如同置身一个天然的大公园,泛舟香草湖、体验农业耕作、农家乐里品茗休憩,让人身心放松。
位于川西平原上风上水的郫都区,随着入市项目加快建设,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文旅共融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转型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革,“生态优美、绿色发展、和谐宜居”的中国美丽典范城市形态充分显现。到目前,郫都区已发展规模以上养生养老中心、创意农业基地、农耕体验园160多家;打造了成都最大有机小镇多利农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聚焦三:农民收入之变
农民股东享受现金分红 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住着别墅式的小洋楼,领着社保、看病有医保,每年还有“双700”(每亩土地流转按700斤谷子和700斤麦子收益)的固定收益加股份分红,青杠树村民徐富琴大姐一家过着挺滋润的日子。土地值钱了,生活环境改变了,对于农民而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最为重要的,还是收入的持续增加,享受改革带来的获得感。如,青杠树村农民2016年全体村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3397元,高于全区22134元的平均水平,比2015年净增2300元/人。
一方面,通过入市改革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得以实现,郫都区30宗土地入市后,相关农民集体及个人共获得了超过1.7亿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约1.36亿元用于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约3400万元用于农民股东的现金分配。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项目引入拓展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渠道,借助市场业主为其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业谋划和打造,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农民通过住房改善、现金分红、股权增厚和就近就业等形式,实现了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本报记者 张渝
新闻推荐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隐性杀手”,在初期不会有明显症状,通常在患者发生骨折时才被发现。近日,75岁的雷婆婆就因为倒一盆水发生了意外。雷婆婆像平常一样端着一盆水往外一倒,瞬间出现背痛难忍,疼痛往双侧...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