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景,望丛祠内再飞歌!昨日,作为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要活动之一,中国传统民歌节暨第三十四届望丛赛歌会在郫都区望丛祠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高手汇聚一堂,享誉世界的郫都籍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先生也莅临盛会,为家乡深情献唱。现场,一首首悠扬婉转的民歌如天籁之音,震撼人心,为全场数千观众带来音乐的盛宴。
全国民歌高手展风采
与世界著名音乐家共享音乐盛宴
活动开始之前,来自郫都本土的老山歌队演绎了原汁原味的川西坝子山歌,韵味悠长,把听众带入川西平原上勤劳的四川人劳动丰收的美好场景。随后,来自云南省非遗文化保护中心的演出队表演了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栽秧山歌》,来自江苏省文化厅非遗中心的演出队表演了《撒趟子撂在外》,还有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民族乐器合唱《辽阔的草原》、陕西省榆林市的《陕北民歌大联唱》、广东省梅州市的原生态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特出门》《山歌唱出好兆头》等等,平日里难得一听的各地民歌令人大饱耳福,通过这些民歌演绎让观众朋友们了解到各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大家增长了不少见识。
活动中,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出场掀起了演出的高潮。廖昌永说,自己1988年就离开了家乡郫都,近30年来每天都想念着家乡,这次回来看到家乡变化很大,非常高兴。廖昌永回忆说,自己在郫都四中读书时参加了当时的郫县首届“鹃城杯”中学生歌唱比赛,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等奖,也激励他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得知时隔三十年,在今年“鹃城杯”中学生歌唱比赛得以恢复,非常高兴,他说,成都正在打造世界音乐之都,家乡郫都应该为此献力。
廖昌永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和《我和我的祖国》,透过浑厚的嗓音,听众们可以感受到廖昌永对祖国、对家乡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引起所有观众的共鸣,大家一次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歌唱家精彩绝伦的演出表示赞赏和感谢。
民歌活动持续举行
郫都区着力打造全国性民歌节会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共有云南、贵州、青海、内蒙古等10支省外队伍、3支省内少数民族队伍、成都市部分区(市)县民歌代表队伍,以及10名民歌网络展示活动产生的优秀选手,和郫都区老山歌歌手代表,齐聚千年古祠望丛祠,向观众们一展传统民歌的风采。
据介绍,郫都区是文化部命名的川西民歌之乡,在开展传统民歌展示活动的同时,望丛祠内还将举办各种川西文化展示;在中国最美乡村之一的三道堰香草湖景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友爱农科村、千年古镇——唐昌,以及花园天府玫瑰园同时举办系列配套活动。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郫都区政府高度重视音乐产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望丛赛歌会为基础,着力打造全国性民歌节会,扩大郫都区文化影响力,促进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思路。今后,郫都区还将邀请更多的民歌队伍,更多的音乐人,到郫都区采风、创作,参加传统民歌节。
【相关链接】
望丛赛歌会由来
望丛赛歌会是川西人民在郫都区望丛祠内举行的汉族传统赛歌活动,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最初人们是在望丛祠内祭祀望帝和丛帝两位古蜀帝王,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后人为纪念望帝,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前后办起了赛歌会,赛歌会场地就选在望丛祠。赛歌会期间,望丛祠内外还会举办各种川西民俗活动。
本报记者 张渝 摄影 谢明刚
新闻推荐
图为第五届非遗节活动现场(第六届非遗节组委会成都执委会供图)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