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毓良(绵阳)
据民国版《绵阳县志·山川篇》记载:“西山,一名凤凰山,治西六里许,上有观,古名仙云观,相传尔朱仙修炼之所。山畔有子云亭,倾圮,民国初经里人重修,山左畔有石如阙,就石罅取道,榜曰‘洞天\’。右畔有泉,名玉女泉。距山阿里许,有汉蒋恭侯、明鲍光禄卿墓”。
文中所载“仙云观”,现在人们习惯称“西山观”,其实称“仙云观”更有时代感与文化品位,因其包含了尔朱仙与扬雄的故事。
尔朱仙的来历
仙云观中的仙指尔朱仙,是蜀中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书、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洞)之一。“尔朱”是复姓,北魏时今山西忻县境内的一个特殊姓氏,最初居住在尔朱川。据《通志》(南宋郑樵撰)载,尔朱之先是契丹胡人部落酋帅。北魏有一大将尔朱羽健,从驾平晋阳,定中山有功,割秀容(山西朔县)三百里封之,以为世业。孝明帝元诩时期(516-528),有秀容领民酋长尔朱荣讨贼有功,封六州大都督,拥兵晋阳。时胡太后鸩明帝,立元钊为帝,尔朱荣举兵洛阳,杀太后及钊,立子攸为庄帝(529-531)。因大功封太原王,后又加封天柱大将军。因势权日大,遥控朝庭,乃有异图,庄帝伺其入谒,亲刺杀之,诛其家族,皆埋名星散。只有尔朱仲远逃至江南,隋唐时期出现在川渝地区的尔朱氏是尔朱仲远的后代,尔朱仙即是这一脉。流散逃亡到绵阳西山,遁入道观修炼。又据史料可查的离仙云观造像题记最早是在隋大业六年(610),仅相差80多年建观,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明代金深(绵州人,进士)曾作诗《仙云观留题》:“载酒西崖访尔朱,玉泉翠壁泄跏趺。江城入眺渺环堞,蕙帐扫迹空丹炉。元鹤一去晓霞散,青山不动浮云孤。黄梁梦破天地阔,任历蓬岛游方壶”。此诗刻在仙云观下的岩壁上,为作者辞官回乡所作。
扬雄与仙云观
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成都郫都区友爱镇人)。少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青少年时期曾经来绵求学,并在西山苦读。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西汉愧扬雄”。刘禹锡《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子云即扬雄。扬雄在文学、哲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曾在涪县西山读书,留下“扬雄读书台”和“洗墨池”两处遗迹。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后人在西山刻子云像,修建子云亭。
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载:“路左有子云亭,州别驾刘廷枢题,亭中石刻子云像,游人诗刻甚伙,字半残缺”的记述。绵阳文物部门在玉女泉道教造像中发现“访子云像,酌玉女泉”的题记,其题款年代为宋淳熙十四年(1187)。
读书台有一与山岩连接的盘石,盘石北崖刻有扬子云浮雕像,并题“扬子云真像”五字。其像古朴庄严,道貌岸然。清李调元曾作歌云:“西山冤鸟清昼闻,攀藤觅路松岭分。中有石像须眉古,擘窠书题扬子云。嗟公吾蜀词坛祖,前无相如竟谁伍。惜未抽身居摄年,至今后人称党羽。笑公口吃谈非便,我为公辩当云然。当年石牛符命起,井边鬼梦呼天子。市上小儿皆王侯,独居三世官不徒,可怜著述皆穷居,倘使窜名缘献匮,今过西山读书处,令我留连不能去,拜罢云祠宿鸟吟,似诉长歌明我心……”。
晚清绵州名士杨东寅《仙云观》诗曰:“仙云飞去翠烟开,景仰前贤吐凤才。欲向草玄分片席,藓苔青遍读书台”。
仙云观中有副楹联:金阙仙朝大漠京亦尊莫偶;玉阶云棒雨而化实一而神。其中,“仙”即尔朱仙,“云”即扬子云,故名仙云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一多)喝了酒开车都是躲着警察,成都一司机偏偏往警车上撞。记者昨(22)日从郫都区检察院获悉,该司机被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并处罚金。2016年5月,一辆小型普通客车在朝都江堰方...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