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水蜜桃树三年后挂果采摘,能否为村民带来“甜蜜收获”?
□本报记者 蒋君芳
找准切入点更要打消村民顾虑
3月14日,新星乡金盆庙村一组组长钟小珍指着一处破旧的砖房说,“这里就是卿显德的房子,房子背后的山坡上,种的就是水蜜桃树。”不过卿显德现在并不住在这里,“不久前,他们搬到村上规划的农民新居里去了。”
搬新家的喜悦,并没有完全冲淡卿显德对生活的担忧:没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头上这顶“贫困户”的帽子,就难以短时间内摘掉。“我年纪大了,没什么本事,就只能靠养点鸡、种点花生过日子。”
卿显德所在的新星乡,是简阳市脱贫任务最繁重的乡镇之一,全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有4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35户,贫困人口1366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1.6%。“我们组一共40来户组员,贫困户就占了四分之一。”刚刚上任“组长”的钟小珍,感觉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承担起对口帮扶工作的武侯区也在思考,该如何帮助村民摘掉头上的“贫困帽”?“还是应该以项目为切入点。”武侯区统筹局查阅资料发现,此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对这里的土质做过检测,这里比较适合种水蜜桃,“简阳市的其他乡镇,也有种植水蜜桃的传统。”
但一开始,村民们并不太接受这个想法。“开始大家都担心种不好,又担心卖不出去,所以响应政府号召的人不多。”钟小珍解释。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武侯区统筹局与当地乡党委、政府商量,请一家专业公司来为村民提供全程种植服务。
走稳增收路确保“甜蜜果实”摘得到
四川会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武侯区统筹局“请来”的企业之一——新星乡种下的2200亩水蜜桃树中,有1600多亩的树苗来自这家公司。
“别看现在树苗就一根光秃秃的树干,过几天就会发芽了。”接下这个“业务”,公司总经理周光军说自己“轻车熟路”,3年前,他就在金盆庙村租下了600多亩土地,用来搞育苗基地。
钟小珍说,因为是“熟面孔”,当地村民对这个“脱贫项目”的信任度更多了一些,“周老板大家都认识,有他提供技术,大伙放心多了。”
当然,信任度不仅仅因为“熟面孔”,还因为公司的承诺。刚刚种下10来天的水蜜桃树是最脆弱的阶段,如果这几天里发不出芽,这株水蜜桃树基本就可以判定为不能存活。“只要是发芽期间存活不了的,公司将免费赔偿一株新的树苗给村民。”按照与武侯区统筹局的约定条款,周光军还给了村民关于“产品收购”的承诺,“只要是达到我们的标准,我们按保底价2元一斤来收购,如果市场行情好,收购价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3年的等候期,村民们靠什么获得收入?“这个不用担心。你看,每株水蜜桃树之间都留了空隙,这些空隙都可以利用起来,种花生、土豆等,只要高度不超过水蜜桃树、不抢水蜜桃生长需要的阳光就行。”武侯区统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尽管3年后才能有所收获,钟小珍已经忍不住在心里算账了:一亩地可以栽60株水蜜桃树,产量大概在6000斤,按照2元一斤的价格算,一亩的收入就是1.2万元,“除去成本,每亩几千元的收入是稳妥的。”
新闻推荐
“乡村旅游是看油菜花,不是看郁金香!”近日,在成都市郫都区举行的国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副教授周永广认为,乡村旅游一定要有“乡愁”,而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城市复制到...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