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秘诀是工业化栽培双孢菇,相对于传统菌类一年一季的生产模式,一年六季、一季放大6倍,为他们赢得了市场。
这一突破,与成都全域推进的供给侧改革在着力点上不谋而合:着眼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在“根”上作业,最终开枝散叶。
□本报记者 张红霞
一出一进 拓展宽度
去年月底,曾经年产万吨的成都三益特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关停。这是成都市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最后一家停产的企业。
对于“去产能”,成都态度鲜明——继年全面退出煤炭行业后,将不再新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并力争到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年下降%。这也意味着,从年算起,到年,成都降能耗的幅度将达%。
另一组指标则呈现倍增:到年,全市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将达万元/人,园区单位产出平均水平达到每平方公里亿元,产业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去年月日,四川能投量力现代综合物流园新增了米铁路。这个数字并不起眼,却意义重大——将成都周边最大的物流园和直通欧洲的世界铁路网连成一体,借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和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的加快发展,“成都造”产品走向全球的步伐将大大提速。
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出局”,与融入“一带一路”、接轨欧洲的“入局”,成都放眼全球,在供给侧发力。
一降一补 刷新高度
1月6日,一组出自成都《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引发关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4%,为企业减负近亿元。
减负清单上,有覆盖全省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调低,也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工伤保险缴费比例等四大主险下调,让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应对经济寒冬。
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及中介服务事项分别减少%、.6%……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营改增”,同样都是减负的有力支持。
年,成都的减负目标是亿元。
年5月日,成都市政府对外发布供给侧改革“1+5”实施方案,从促进融资、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增强供给、优化环境5个方面对实体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其中4条都和企业融资有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降低融资成本是关键。”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已分类设立总规模亿元的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企业加速发展。企业上市最高可得补助万元、新获成都市长质量奖将奖励万元,既照顾了大中型企业,也覆盖了小微企业。
一新一旧 探索深度
年月,郫县撤县设区的请示获批。
欢欣鼓舞的网友分析了撤县设区的四大好处:经济发展更强劲、发展空间更广阔、城市化率更高、资源配置更优化——年月获批“撤县设区”的双流正是前例。
站上历史新起点,不只这两个区。
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在一篇题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的文章中建议,“将大成都打造成一个极富生命循环能力的有机体”,为“天府之国”赋予新内涵。
对城乡统筹新未来的探索已经开始。
去年5月,《成都市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出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幸福美丽新村+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小镇”为载体,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建成“绿色田园、天然公园、市民乐园”。
新闻推荐
探索“手机耕田” 四川“新农人”搭上互联网快车 本报讯 (记者 李淼)“机插秧田里的草除不净咋办?”“想走高端市场,什么品种的外观、口感都好?”8月21日,20
近年来,四川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城市人也纷纷下乡种田,规模化经营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为此,此次培训精准聚焦种粮农民“选择品种并规避风险”“水稻如何规模化高产种植”“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