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面人,三国中的“刘关张”,《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猪八戒……庙会上、公园里,那些以面为原料,纯手工制作,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是不少成都人的童年回忆。而今,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都面人”走进了小学的课堂。在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授牌仪式上,成都市彩虹小学成为成都市新增的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之一。
至此,成都市已打造出所“非遗传承基地学校”。三十三中的川剧、马鞍小学校的四川清音、新都区龙安小学的棕编、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的蜀绣……近年来,这些基地学校立足当地的非遗项目,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小小面团里讲五虎上将的故事面人课窗外都是蹭课的孩子
“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大红脸是谁?”“对,关羽。那你们看,这个赵云怀里抱的小娃娃是谁,猜一猜?”“对,阿斗!但千万不要学这扶不起的阿斗哦!”近日,“成都面人”传承人熊家全带着他精心制作的“五虎上将”,为彩虹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
在彩虹小学,每周五下午,包含各种兴趣课的“课程超市”准时开市,其中熊家全的面人课特别受欢迎,教室里多个座位不够坐,经常有学习其它课程的孩子跑来蹭课。
除了三国、西游里的人物,熊家全还给小朋友们展示了动漫人物、十二生肖等孩子们喜欢的面塑作品。粉红色的小小面团到了熊家全的手里,搓圆,按扁,捏一捏,一个小乌龟就成型了,再把面团拉长,搓一搓,小乌龟又变成了小蛇,小蛇对折两次,一拧,又变成了美食麻花……看到熊爷爷手里变化无穷的面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各色面团,发挥想象开始自由创作。
“我今天做了一个小丑。”岁的钱廷悦从二年级开始就上熊爷爷的面人课,“面人好玩,熊爷爷的故事也好听。”6岁时,钱廷悦第一次在宽窄巷子看见了面人,“我从小就听爷爷讲三国故事,看见用面团就可以把张飞像捏得这么栩栩如生,觉得太有意思了。”两年多的面人课上下来,钱廷悦平日在家已习惯于用超轻黏土为家人捏出各种各样的小礼物,母亲节时,她做了玫瑰花送给妈妈,爷爷过生日,她还捏出了一个小蛋糕。
引进“成都面人”5年 非遗在校园里收获“记忆传承”
“学做‘面娃娃\’是很苦的,给小朋友们讲复杂了,他们也都不愿意听,现在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讲到做“丁丁猫”,熊家全会从风筝、飞机的原型说起;做企鹅,他就科普一下南北极的知识;做某个历史人物,他又会把历史典故搬出来讲一讲……熊家全学手艺时共有8个师兄弟,可如今,只有他还在坚持做“面娃娃”。把“成都面人”带进校园,熊家全希望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非遗,让非遗得以“记忆传承”,“万一其中就有哪个娃娃感兴趣,说不准就成了下一代的非遗传承人了喃!”
学校科研室主任黄倩说,五年前学校开设非遗课,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了解四川本土特色文化,提升整体素养。选择“成都面人”,不仅因为这项民间技艺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而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参与。
除了面人课,彩虹小学每年还会举行非遗节活动,让孩子们更了解非遗,并展示自己的剪纸、面塑等非遗作品。学校的美术课也和“成都面人”结合起来,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超轻黏土进行创作。美术老师发现,面人的制作特别能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从这学期开始,彩虹小学已经将面塑纳入课题,进行专项研究。黄倩表示,未来,学校还将继续打造、拓展面塑内涵,创设面塑作品展示区、制作面塑宣传展板、设立班级面塑展示区等等,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继续推进非遗在校园里传承。
非遗进校园造“双赢” 成都再添所基地学校
“成都面人”在彩虹小学的故事,是非遗文化走进成都校园的一个缩影。新繁棕编、四川清音、蜀绣等曾经几近磨灭的宝贵传统文化,纷纷走进了中小学校园,又有了渐渐兴起之势。
近日,彩虹小学与成都市马鞍小学校、新都区西街小学、成都市西一路小学校等共所学校,正式成为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成都市文广新局非遗处副处长张擎介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申报和推荐工作自年开展以来,成都市已打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对于有意愿传承非遗文化的学校,我们也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开展传承教育活动。”张擎说。
据了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的学校,会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非遗中心的支持下,开展相关的传承教育活动,此外,相关部门还会提供非遗传承人、教材编写等帮助和支持,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传承、传播,而非遗进校园就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关注、欣赏非遗,从而夯实整个社会保护、传承非遗的基础,推动非遗的保护工作。”张擎表示,非遗在校园里传播,让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培养他们广泛兴趣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专家有话说
成都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
张世英
非遗进校园
传承的是成都人的精神财富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非遗走进校园,培养他们的兴趣,能使他们勇于担负传承的责任。这些校园中传承的非遗项目,都是成都人祖祖辈辈传承的精神财富,接触和学习是一个“寻根”的过程。通过这些非遗项目,孩子们接触成都的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成都传统文化,也让孩子们更了解成都,更爱成都。
第二批成都市
“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名单
彭州市天彭镇西郊小学 川剧
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繁江小学校 棕编
成都市马鞍小学校 四川清音
新都区西街小学 川剧
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 蜀绣
成都市西一路小学校 川剧
新都区龙安小学 棕编
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 川剧
成都市彩虹小学 面塑
崇庆中学附属初中 川剧、道明竹编
成都晚报记者 易欣雨 摄影 吕国应
新闻推荐
王娟,川A441V8,黑色东 风日产牌EQ7250AC轿车( 发动机号016262M,车架号
汽车被盗王娟,川A441V8,黑色东风日产牌EQ7250AC轿车(发动机号016262M,车架号LGBF1DE029R219129)于2016年7月6日凌晨停放在新都物流大道573号路边被盗,联系人:王娟,电话:13618025590遗失公告郫县有滋有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