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婧
近日,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郫县团结镇一所职业学校的运动场上,进行了一场“校园违禁物品清查活动”,这些被学校禁止使用的寝室“违禁电器”,在学生面前被当众用斧头敲碎,进行集中销毁。校方回应称,之所以要进行清查、销毁,是出于对宿舍用电的安全考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一个现场的警示安全教育。不过,学校的做法也引发了很大争议,对此有学生就提出,销毁的违禁电器属于学生的私人财产,学校可以查收,但不应该进行销毁。
“不许在学生宿舍擅自使用超负荷的电器”,这算得上高校里的一条“老规矩”了。如今“老规矩”遇到“新问题”,倒是值得我们从法理和情理的层面对它进行一番审视。
其实,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宿舍不同于私人住宅,一般都是多人居住并且空间较为狭小,一旦发生了事故,后果可想而知,禁止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超负荷电器的规定显然是合理的。对于查出来的这些“违禁电器”,此前大都是没收,由校方保管,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用电需求,查禁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违禁电器”也是屡禁不止。
但此次校方集中销毁的做法也欠妥。这些电器是学生自己掏腰包买来的,属于私人物件,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如果要对他人的私人财产进行处理,必须要依照相应的法定程序进行,学校和学生之间是两个平等的民事主体,学校不能擅自将他人的财产进行处置。按照法律规定,“违规电器”的所有权是学生的,是否要销毁,只有学生本人才享有自由处置的权力。
此外,这样的处理方式,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暴力手腕确实能够让学生震撼,但却有可能引发学生们情绪反感的负面效应,且始终不是治本的良方,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与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理念不相匹配。
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应该以践行法治和人文关怀为基调,充分尊重学生,这样简单粗暴的强权思维只会损坏学校的自身形象。要杜绝学生使用“违禁电器”,学校应当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了解学生使用电器的原因并妥善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才是正确合理的教育。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李玥林)10月13日,签约入驻菁蓉镇的浪潮集团携“天元数盟”这个国内最大的数据圈联盟走进了菁蓉镇光谷路演厅开展活动。这是全国“双创周”成都分活动之一。活动以“智慧众创赢在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