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五胡十六国”时李氏在成都建立成汉政权 蜀地的生活还算比较“富实”

来源:成都晚报 2016-07-08 14:54   https://www.yybnet.net/

文/清扬

中国古代历史改朝换代与江山易主的事情多次出现,歌谣概括为:“尧唐虞舜夏商周,由秦到汉三国承,晋分西东隋唐继,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但这样的概括是非常粗疏的,比如东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在歌谣中就没有体现。其实,作为历史记载十分完备的我国,“二十四史”也只是历史变迁的大致轮廓。而在成都历史上,有个短暂却十分重要的王朝,被后人所忽略,这就是“五胡十六国”中的成汉政权。常璩在《华阳国志》卷九“李特雄期寿势志”中,对这个在蜀地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政权予以了记述。  

“五胡乱华”天下混乱

到蜀地“就食”的李氏趁乱建立政权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西晋经“八王之乱”衰落后,以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为主的少数民族纷纷起事,史称“五胡乱华”,建立了许多政权,史书记载大致有十六个国,其实远不止这个数目。其中,由氐族人李特在蜀地开创的成汉政权,是一个重要的割据政权。

李特是成汉政权的始祖,字玄休,略阳临渭人。李特的祖先原本是“巴西岩渠的赛人”(简称氐族),是当时的一个少数民族,后来移居汉中,再迁略阳。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略阳、天水、扶风、始平、武都、阴平等六郡连年饥荒,继之以疾疫,民众苦不堪言,被迫逃荒求生。李特随万家流民入汉中、蜀中一带“就食”(寻求食物)。当时朝廷担心饥民入蜀引发内乱,命益州刺史罗尚遣返饥民回原籍,引起饥民反抗。

史称李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身长八尺,雄武善骑射,沉毅有大度。”李特虽然跻身饥民之中,却胸怀远志。他随逃荒民众进入蜀中之后,目睹蜀中物产丰饶而地势险要时,感叹道:“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流露出他的襟怀和抱负。李特利用自己在民众中的威望,率众反抗,自称镇北大将军、益州牧,攻至成都附近,与蜀人约法三章,初步取得民众拥护。可是,在太安二年(303年)被罗尚击杀。

其实,李特起事后,并未真正建立政权,他最小的儿子李雄在永兴元年(304年)才称“成都王”。李特死后,李雄收拾父亲旧部,重新组合流民武装,抗击官军,很快攻下富饶的郫县,以此为据点进而攻占成都,赶走了益州牧罗尚,自称皇帝,并以成都作为京城。306年始建国号“成”,史书也有称“大成”。国号“成”来自于成都这个地名,也有说是袭用公孙述的旧称(成家)。公元338年,汉王李寿发动政变篡位,改国号为“汉”,史书上又合称为“成汉”,以区别于其他的“汉”的政权。史家统称“成汉”。  

李雄建立政权后大行善政

成汉统治下的蜀地百姓生活较好

建立政权后,李雄封置百官,追尊曾祖李虎为巴郡公,祖父李慕为陇西王,父亲李特为景王,母亲为太后,遍封李氏兄弟昆仲,大赦蜀中,改元晏平,迎取道教领袖范长生(贤)为丞相,尊其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

李雄统治时期,大成的疆域较为宏大,东至建平(今湖北境内),北到汉中、仇池(今陕西、甘肃南部),西至汉嘉、沈黎(今雅安一带),南至宁州(云南大部、贵州部分地区)。李雄置身乱世,以一流民身份能够团聚饥民并受到拥戴,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其父李特待流民宽厚真诚,安抚归附自己的饥民,很重视对部属的规范约束,纪律严明,救济穷人,不仅受到饥民的拥戴,而且蜀中百姓也很悦服。当时蜀中就流行这样的歌谣:“李特犹可,罗尚杀我。平西将军(指罗尚),反更为祸。”折射出官军对民众的骚扰残害,相比之下,李特是可以接受的。李特后来虽然被罗尚袭击丧命,却在饥民中留下了英名。

李雄即位后,保持了其父李特的作风,管束部下,招抚流亡,妥善安置。常璩说:“(李)雄、(李)骁勤恤百姓于内,扶风、任回恭招流民于外,称有功。”。李雄在蜀中称帝建号之后仍然保持清醒头脑。

其一,正当“五胡乱华”、群雄并起之时,中华大地的统一局面被大大小小的十六个国家所取代,人人皆有逐鹿中原的问鼎之心。李雄也不例外,然而他却技高一筹。《晋书·李雄传》记载:“雄以中原丧乱,乃频谴使朝贡,与晋穆帝分天下。”这里的晋穆帝,误,应为晋成帝。因为李雄死于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而晋穆帝在位已是公元345年以后的事情了。不消说,李雄的向晋朝贡,效法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变通运用,表明他的心中还是对晋有所敬畏的。

其二,厚待归顺自己的叛将,显示宽厚仁义的心胸。氐符成、隗文先降李雄,后又叛变逃离,并且伤害李雄的母亲,差点儿就将其母杀害,这应当是深仇大恨了。可是,当二人窘困之际再次投奔李雄时,李雄不仅不追究前衍,还“咸释其罪,厚加待纳”。如此的气度,这样的胸怀,效果十分突出:“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山。时海内大乱,西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在天下大乱时,蜀中保持了平和的态势。

其三,勤于政事,兴学重教。《晋书·本传》称李雄“乃兴学校,置史官,听览之暇,手不释卷。”能够于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兴学重教,可见李雄的行政素质和长远眼光。更为难得的是,李雄以身作则,政务之余,勤于读书,这样的统治者是不多见的。

其四,与民休息,薄赋轻税。战乱之际,赋税沉重是极为普遍的情况,而李雄却能体察民众的生存艰辛。成汉的赋税是很轻的,史称“男丁岁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不过数丈,绵数两。事少役稀,百姓富实,闾门不闭,无相侵盗。”如此的税赋,较之曾在蜀中建立政权的刘备,不知轻到哪里去了。当年蜀汉政权,频年出兵,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百姓负担之重,是见之于史籍的。成汉能在战乱年代使百姓富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李氏统治共计六世46年

后顺从大势结局较好

李雄在位31年,他死后成汉又延续了15年,历经5任皇帝。

李雄即位后,重用德高望重的道教首领范长生,委以丞相要任,加“天地太师”尊号。范在青城山修道,在道教界甚至一般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当时在“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局面之下,道教流传很广,是苦难时期人们的心灵慰藉。李雄尊重范长生,赢得民众的普遍支持。范长生上任后,向李雄进言善待民众、安抚流民、大赦境内,对李雄政权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雄善于听取臣下的建言,从善如流,是他突出的优点。李雄刚称帝建元之时,大封部属,固然有笼络人心的功效,但也不免失之于滥。尚书令阎式对此向李雄上书,要求改变“建国草创,素无法式,诸将恃恩,各争班位”的混乱局面,立即被李雄采纳并予以纠正。

李雄母亲罗氏死时,李雄听信巫士所言,不葬母亲入土。司空赵肃进言不可听巫士所言,应立即安葬,李雄当即听从。继而李雄却固执地遵循守孝三年的礼制,不理政事,司空上官惇等上书力谏,李雄虽然至孝守丧,但仍然听从了众人劝告,上朝理事。这类的故事,还有不少。

总之,在十六国中代,李雄是相对宽厚的君主的,史称“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晋书》称李雄“性宽厚,简刑约法,甚有名称”。

或许是李雄为人过于宽厚,所以史书评他“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君子小人服章不殊……”可能是草根出身,李雄比较不重视君臣仪礼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区别,用兵则“攻城破邑功以虏获为先”,谁抢得多谁功劳大,显然留存了一些流寇的习性。

咸和三年(333年),李雄因头上生毒疮不治身亡,终年61岁。其正妻无子,李雄传位于侄子李班。李班为人谦虚博纳,对有学问的人很尊重,引当时的名士王嘏、董融等人为宾友,对李雄生前的能臣何点、李制,都以师长视之,史书称他“为性泛爱,动修轨度”。当时李雄的后人,都崇尚奢靡,李班虽身处帝位,反而小心谨慎,远离物欲。令人遗憾的是,如此贤明之人,只在位一年,被李雄庶子(非嫡所生)李越杀害。

继李班帝位的是李雄第四子李期。李期虽然聪慧好学,轻财好义,能够广泛团结群臣,可是,李雄死后,李氏诸子矛盾重重,使得仁厚的李期无所作为,在位仅三年被逼自杀,政权落入李寿手中。李寿改国号为“汉”,但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由李寿长子李势继位。最后东晋大将军桓温大军压境,在众臣的劝说下,李势投降,被封归义侯,结束了成汉的统治。

综观李氏政权存在于蜀中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政治较为清明,如果放弃正统成见,成汉较之于三国时期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是更为长久(蜀汉政权221-263,仅42年)更可取的历史存在。但成汉政权长期被研究者漠视,我们有必要正视与重视。

新闻推荐

成都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核心提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唱响这一时代主旋律”,围绕“12345”总体思路,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全面完成,加快把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五胡十六国”时李氏在成都建立成汉政权 蜀地的生活还算比较“富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