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暨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审议了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并要求结合讨论意见修改完善,按程序报审后抓紧印发实施。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该方案提出了八个方面26项重点改革任务,将通过三年努力,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八个方面系统推进
全面创新改革
试验方案
“突出两个重点区域,优化创新创业空间布局”
“增强主体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
“实施金融支撑战略,增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
“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三年率先突破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方面取得率先突破。
五年率先形成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制定
突出成都特色
借鉴上海、广东等城市经验
“按照中央决策和省上部署,2015年9月以来,全面启动了成都改革试验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充分对接国家总体方案四项重点任务和全省方案八项重点任务,还突出了成都特色。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主动承接国家赋予四川开展成德绵协同创新和突出军民深度融合的改革主攻方向,立足成都实际,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摆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主线展开。在此基础上,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研究,并学习借鉴上海、广东、西安等省市和德阳、绵阳等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
目标
力争五年率先实现
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
据了解,方案在目标中提出,按照“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的分步实施计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试验任务,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方面取得率先突破,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内容上,就突出了创新创业这条主线。”市发改委全创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创新和创业作为一个形成闭环的整体来看待,贯穿整个方案。改革的重点任务也予以明确,立足成都实际,提出了八个方面26项改革任务。与此同时,经过反复研究和充分对接,研究提出了42项需要国家和省上授权或参与推进的改革举措。
重点
建设成都科学城
将聚集科创企业200多家
据悉,去年以来,成都围绕全面创新改革,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其中,在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方面,积极构建以航空产业为核心的“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的“1+N”军民融合园区体系,在建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5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70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在培育创新发展引擎方面,郫县、四川大学等获批全国首批双范基地,初步形成“3+M+N”创新创业载体体系。积极推动出台《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抓紧落实“6+4”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在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校地合作等方面率先突破。在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签约落户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成都中心,中科院成都分院等科研机构,聚集科技创新企业200多家。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经验将向国家报送,包括成都的6条经验,其中之一就是西南交大在全国率先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首次触及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已对50项科技成果确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今年5月份对此事重点关注。
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
新闻推荐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今年开建 “十二五”覆盖全域成都
农业科技遇到顽疾,覆盖全域成都的视讯系统及时远程“把脉”;全域成都乡村旅游,上网便能一览各地特色……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一个覆盖全域成都2000多个涉农村、社区的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门...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