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要
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唱响这一时代主旋律”,围绕“12345”总体思路,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全面完成,加快把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摘自7月11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
7月7日,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召开,省委把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确定为“一号工程”。7月11日,成都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唱响这一时代主旋律”。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成都将如何实施“一号工程”?在实施“一号工程”过程中,成都又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思路
2020年建成
中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市
自去年年初,成都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起“创业天府·菁蓉汇”和“创交会”平台,到2015年年底,成都吸引来“创客”约30万人,创业投资机构300多家,新增注册资本6000多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多家。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成都经济发展、城市转型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去年底,成都出台了《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对未来5年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12345”的总体思路,安排部署了27个重点领域185项改革任务。“一个目标”,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两个通道”,即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三大抓手”,即“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四大战略”,即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五大保障”,即组织、政策、法治、服务和舆论。
步伐正不断加快。今年3月,出台《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今年4月,“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升级为2.0版;今年6月,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成都“新十条”……在总体思路的引领下,成都加快先行先试、积极进取探索、大胆改革创新,让创新成为城市精神、城市形象、城市名片,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加快形成,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勾勒出未来10年成都创新发展蓝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2017年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2020年建成中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市。
关键词
亮点
全球创交会
让成都与世界先进城市比肩
如何让创新成为城市名片?成都用实际行动证明——“全球创交会”,无疑是成都城市名片中最独特、最具有潜质的一张。
2015年11月,仅用了3个月的筹备时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大会成功举办,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家企业参会、达成交易额53.2亿元。
今年6月24日,2016成都全球创交会正式开幕。3位诺奖得主齐聚成都,现场解读引力波、人工智能、新光源、精准医疗,分享投资行业最新趋势;超级高铁“胶囊列车”、家庭智能机器人“小白”、最热门无人机Lily等亮相蓉城……创交会期间,参加交易项目超过3000项,预计交易额突破160亿元。
在吸收第一届创交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此次创交会更加国际化、高端化,吸引了全球5大洲36个国家、450名外宾参加,多国驻华使节、国际著名学者、国际友城、国际知名企业、创业企业代表等逾千人以及超过7万人次的观众参与。说它独特,是在国内外开风气之先,首次举办创新创业全球品牌盛会,打响了这个品牌;说它有潜质,是成都要把它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首个全要素展示交易平台”,打造成为“国际化、国家级、永久性”的创新创业年度盛会。
全球性的创新创业交易盛会的举办,是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施工图”中的重要一环。至此,在创新创业上,成都面临空前的机遇,不仅立足西部和中国,也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
成效
成都创新创业者
2015年超过100万人
2015年,成都新增科技型企业1.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58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2015年,成都创新创业者超过100万人,新登记市场主体24.9万户、新增注册资本6545亿元,分别增长33.8%和10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4个、省级大学科技园5个;郫县、四川大学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7.75万件、增长2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98万件、增长35%。
·短评·
“一号工程”蕴藏更多发展机会
顾名思义,“一号工程”就是头等大事。当前,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转型发展已成必须的转折点。而转型要成功,靠什么?必须靠创新。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实不为过。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在成都进入“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阶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中央和省委赋予成都的光荣使命,是成都抢抓重大机遇、贯彻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省委部署、担当首位城市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
“一号工程”无疑是当前的热词,也蕴藏了更多发展机会。无论是城市、个人,还是企业、高校,牢牢盯着“一号工程”,积极参与“一号工程”,必将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
新闻推荐
葛红林在调研成都公交发展工作时强调——坚持发展目标 加大建设力度打造安全便捷群众满意的成都公交
本报讯(记者黄颖)城区在营公交线路188条,营运车辆6287辆,公交专用道32条192.72公里,公交场站1082亩,日均载客量370万人次,出行分担率24%,乘客综合满意度86.7%,开行城区至周边区(市)县公交线路57条——这是截...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