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我市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工程” 力争到今年底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破8000亿

来源:成都日报 2016-02-24 20:44   https://www.yybnet.net/

未来十年,是成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在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迈进的重要关口,成都如何沉稳地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跃升?

近日,成都研究制定《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成都将启动实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工程、成都科学城先导工程、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工程、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工程、创业天府圆梦工程等十大工程,目标直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人勤春来早,始航步履在当下。从前瞻“规划图”到推进“作战图”,十年规划开局之年的2016工作计划,正是发轫开局的行动宣言。

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成都市将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力争到今年底,成都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0家以上,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50名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5件以上,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100场以上,“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一线·“开局”实景图

天府五街的“热”

2月18日,“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在天府五街“蓉创广场”发声。从各地纷沓而来的投资机构,与逾500名创业者们,“刷爆”新春开年以来的首场菁蓉创享会的“创”人气。

天府五街,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版图之中,注定将是一个热点坐标。随着蓉创广场的建成投用,这个创业天府旗舰项目,已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全国同行们的关注。

“一边是陆续进场的项目,一边是在谈的项目,很多都是从北上广深专程来成都的。”这个春节,“蓉创广场”的运营团队一直没闲着,大假第一天,成都高新区工作会就在此举行,其核心之一,就是再度深化了“蓉创广场”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之中的核心牵引。在工作会旁边的会议室,几个年前敲定时间来蓉的众创空间及创业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后商榷。

“蓉创广场总孵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今年将是蓉创广场孵化器招引、创业企业入驻的集中年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蓉创广场”的定位是打造成为全国产业创新最活跃、高端创业资源最丰富、孵化服务能力最强的众创空间,为移动互联、数字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眼下,已有16家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签约落户“蓉创广场”,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36氪、亚马逊孵化器、酷狗音乐、赛伯乐等,同时,还有成都硅谷国际孵化器,这是中国西部首家硅谷孵化器,将吸引美国硅谷创业团队来蓉创业。

马天琛的“忙”

不久之前的春节,80后海归“蓉漂”创业、电子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马天琛,在蓉创业三年以来第一次回青岛老家过年。然而,几乎没有太多休息调整时间,初四,马天琛就已出现在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大厦的办公楼,开始投入创业的征途。

“这周还得去北京出差,平台改版,还有新学季的全国校园推广。”开年以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这位80后海归“蓉漂”再恰当不过。

去年4月,“创业天府·菁蓉汇”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活动上,马天琛带着他打造的校园社交神器“面聊”登上菁蓉汇创业舞台。时隔数月,2015年11月23日,这个被各方看好的校园社交互联网平台“面聊”,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双创”时代之下,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股”,而“泰聚泰”也成为成都首个从“创业天府·菁蓉汇”走向上市的创业企业。

眼下,这个直面全国高校的“面聊”平台,其应用人群在全国已涵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逾百所高校。

“面聊”的核心是深耕全国高校市场的校园互联网社交平台,而马天琛从创业到上市之路,也正是成都多措并举,推进校院地协同创新,促进高校科研、人才和学科优势服务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样本。

今年,紧随“十大工程”的推进,成都市将结合打通“两个通道”,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启动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工程,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在蓉重点高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将高校院所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转型动能。

深读·“开局”路线图

编制完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区规划建设

作为“十大工程”之首,成都市今年将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工程”,瞄准“三区一极”战略定位,编制完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并启动制定《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新起点高水平推进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同时,推动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先行发展,率先落实中关村“6+4”政策,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试验田。

成都市将推进“蓉创广场”建成运行。在此方面,将瞄准打造国际孵化器,加强中法、中德、中韩、中美、中古等国际创新合作,开展国际资本与技术对接、高科技项目与人才引进等。同时,加快孵化器招引和企业入驻,力争入驻一流众创空间20家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400家以上,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打造多元化建设运营的孵化载体群。

此外,今年,成都市将以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起步区、核心区,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一园一基地”(中韩创新创业孵化园、中韩成都创新创业产业化基地)的空间布局,加快打造亚太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中心。

在推进“成都科学城先导工程”领域,将完成天府创新中心、天府创客、天府数智谷、新金融谷等载体建设,加快引入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清华大学新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西部中心、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中国电信天府云计算中心等已签约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启明星辰西部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等在谈项目顺利签约,实现高端创新资源加快聚集。

与在蓉重点高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倾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

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是成都市打通“两个通道”的核心之一,今年,成都市将紧扣打通“两个通道”,启动“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工程”,成都市将与在蓉重点高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促进高校科研、人才和学科优势服务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

对此,成都市将支持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院所联合世界名校、科研机构、顶尖学者,共同举办全球性科技前沿论坛,打造世界知名的科技活动品牌。支持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在蓉设立西部国家科学中心。同时,会同高校制订《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共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

此外,在国际化领域的探索,成都市今年将探索校地多边国际合作模式,协同推进四川大学、牛津大学、匹兹堡大学和中国成都、英国牛津、美国匹兹堡“3+3”多边国际合作。

作为打通“两个通道”的另一通道,成都市今年将倾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搭建军民兼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信息安全等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推动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成都人才新政十条”

制定出台“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

推进“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工程”之首,是加快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今年,成都市将支持四川大学等在蓉高校开展科研人才聘任制试点,促进科技人员柔性流动、服务企业。探索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深入实施“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引导全市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来蓉创新创业。今年,成都市将力争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50名以上、顶尖创新创业团队5个以上。

推进“创业天府圆梦工程”,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都市今年将新增各类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此外,优化“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底,聚集科技企业(团队)15000家以上、科技服务机构600家以上、科技服务产品2000个以上,服务科技企业25000家以上。

深入推进“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成都市今年将制定出台“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本, 进一步突出大众化与高端化方向,提升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各区域、各领域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100场以上,举行“菁蓉汇”韩国、以色列专场活动。同时,努力申办并举办好“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力争打造成为“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

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

加快“3+N”工业园区布局

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成都市将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0个以上。同时,扶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200个以上,支持研发机构100个以上。培育初创期科技企业,全市新增科技企业10000家以上。

推进“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工程”,成都市今年将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工业新区和智慧园区,加快“3+N”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建设“大智造”“大创造”“大车都”板块,形成产城相融的现代产业新城。按照“独立成市”原则,规划建设温江国际医学城、轨道交通产业园、菁蓉大数据创业基地等一批独立成片、产业清晰、产城相融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此外,还将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

今年,成都市将深化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支持中心城区发挥科教资源密集优势加快高端发展,推进成华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金牛环交大智慧产业城、金牛区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近郊区县以深化校院地合作为重点加快提质发展,推进郫县菁蓉镇科技示范基地、龙泉驿国际汽车产业智造城等项目建设;支持远郊市县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升位发展,推进崇州大数据科技产业园区、新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项目建设。

推动设立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

建立健全成都专利侵权判定专家库

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工程”,成都市今年将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并推动成都市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的合作。

成都市今年还将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推广面向创业企业开发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科创贷、成长贷、创业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此外,成都市还将推动设立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拓展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设立创业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此外,成都市“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将建立健全成都专利侵权判定专家库,并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完善知识产权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机制。

推进“制度创新保障工程”,成都市今年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新十条”。直指提升环高校成果转化区水平,鼓励在蓉高校院所与所在区(市)县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群落,重点推进环川大创新创业“三带四区一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环交大智慧城、“环西南财大财经硅谷”建设。在创新区域合作交流机制方面,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并加强中韩、中德、中新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发展平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本报记者 缪琴 王李科

新闻推荐

为人民歌唱 为祖国歌唱 写就荡气回肠“生命交响曲” “中国之莺”周小燕病逝享年99岁

昨日凌晨0点32分,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奠基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被誉为“中国之莺”的周小燕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9岁。在近一个世纪的音乐人生中,她用一份最真挚的情感,为人民歌唱,为祖国歌...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市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工程” 力争到今年底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破8000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