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一口“太和牛肉”一口清茶 绝配

来源:天府早报 2016-01-28 14:25   https://www.yybnet.net/

这道来自郫县团结镇的美食,明末与阆中的张飞牛肉、自贡的火鞭子牛肉合称为“川味牛肉三杰”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实习生陈畅摄影李国东

22日,寒潮来袭,郫县团结镇街头,人们裹着羽绒服急速行走,而太和牛羊肉饭庄老板张良忠脱下防风衣,手上动作不停,将牛肉从卤汁中捞起,卤牛肉的咸香气息被翻滚的蒸汽裹挟着,顷刻间扑鼻。牛肉的香味让人嘴馋,来到饭庄的食客,一口卤牛肉配一口清茶,再点上一锅番茄牛尾汤,寒冷的身子也渐渐暖和起来。

第九章

郫县

团结镇

【太和牛肉】

“太和牛肉”成名于明朝中期,因团结镇原名太和场而得名,当时当地农民几乎家家都饲养肉牛,然后经过特殊配方对牛肉进行加工熏制后,味道十分爽口,明末与阆中的张飞牛肉、自贡的火鞭子牛肉合称为“川味牛肉三杰”。

1米铁锅卤制几天就卖了几千斤

“太和牛肉”因产于郫县回族聚居的太和场(团结镇)而得名。于清朝末年形成,在川西平原远近闻名,腌卤行业中独树一帜。其特点是软硬适度、咸鲜适口、色泽红亮、食不落渣、香气浓郁、回味悠长。以“太和牛肉”为代表的清真美食在团结镇周边地区享有盛名,“太和牛肉”已成为这里的主要特产之一。?

快过年了,张良忠的饭庄接到了比往常更多的宴席,此外,还有不少年货订单。厨房内,伙计们一片忙碌,有人在分切卤好的牛肉,手起手落,速度极快,刀法娴熟;有人在洗刷砧板,打磨刀具,霍霍的磨刀声中,小哥神色严肃;厨房外,悬了五六根绳,挂着不少制作好的牛舌头,张良忠解释,这些都是已经被客人订了的货,最近几天,卤牛肉、烟熏牛肉、牛舌头等各类牛肉制品加起来,差不多卖出去几千斤,“很多人将牛舌拿回去煮着吃,煮熟捞起,把外面一层皮‘唰\’地撕掉,然后切片,喜欢辣味,就撒点海椒面,酱碟。”

在饭庄,天府早报记者见到了一口直径约1米的铁锅,倒入秘制的卤水,待水温上来,卤水咕嘟咕嘟沸腾开,那些浮在表面原先静止的香料立马不安分起来,再将切好的牛肉煮下锅,翻搅着,等候卤水渐渐入味。和记者交谈时,张良忠不忘时刻关注着牛肉的成色,是时候捞起了,他拿一只长叉,按照牛肉的老嫩程度,将一块块结实的踺子肉陆续捞出,“这浓缩了近百斤的牛肉鲜香实在是‘霸道\’”,旁人不禁赞叹,“尤其在这大冷天,简直是清口水跟到流。”

走红非遗节上色秘诀闭口不言

张良忠介绍,“太和牛肉”形成初期称之为“咸牛肉”,最初对牛肉进行加工,只因为当时没有冰箱,保鲜不易,而宰杀一头牛总是有所富余,几百斤的肉,一个家庭是很难立刻把它消灭掉的,于是祖辈们开始通过简单的腌制,用以延长牛肉的“寿命”,后来,人们不再满足于咸味的口感,开始寻求更加丰富可口的变化,于是再在烹煮牛肉的汤水里加入更多香料,反复摸索、调配,“太和牛肉”就在这样的摸索中产生了。

说及此,张良忠提到一个小插曲——去年,“太和牛肉”在美食云集的非遗节上也引发了哄抢,“刚刚出锅的牛肉,拿到手里还烫手,就被当地百姓抢完了。”一位朋友觉得张良忠制作的牛肉色泽实在红亮,还以为是添加了亚硝酸盐,专门“警告”他,“亚硝酸盐用不得哦!”没想到张良忠听后哈哈大笑,“其实,我早已探索出新的提色秘诀。”朋友好奇问,“秘诀是啥?”张良忠却闭口不言,“对不起,这个我可不能告诉你。”

■趣闻

张大千和太和牛肉的渊源

张良忠透露,国画大师张大千和“太和牛肉”颇有渊源。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南下四川,在这里遍览名胜,观景写生,那时候,他住在郫县太和场钟家大院。热爱美食的张大千怎能错过闻名太和场的卤牛肉呢?于是,每天画画乏了,就去当地的牛肉铺子打转,时间一长,张大千和屠匠熟了,顺便打探牛

肉好吃的秘方,虽然最后秘方没得到,却把“清汤浮丸”学会了。顾名思义,“清汤浮丸”这道菜里,鲜嫩的肉丸刚刚投下去是沉在底部的,煮熟之后,便会浮上水面,张大千还给它取了个新鲜的雅号——“大千出水芙蓉”。这些逸事经过张良忠祖辈的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当年张大千还学会了另一道佳肴 ‘坛子牛肉\’,但我只知道它的大致作法,还一直在尝试。”

■传承

计划建一座“太和牛肉”博物馆展示制作技艺

张良忠从小就和牛打交道,家里的长辈吼一声“良忠,过来,帮我捞下肉”“良忠,帮我把盐放进去”“良忠,帮我把香料放点进去”······张良忠就照做,“也没有专门去学,帮长辈做点活路,自然而然就了解了。”张家世代宰牛、烹牛,张良忠记得,小时候,吃饭就拿一个搪瓷盅盅儿,早晨出门,妈妈给他打点米,带去食堂蒸。当时张良忠每天只拿两分钱,“一分钱作为蒸米的加工费,另外一分钱拿去打酱油、买白糖,买来拌饭吃”,长此以往,吃得腻了,张良忠就跑到长辈的馆子,舀点煮牛肉的咸汤来拌饭吃,“大人看着不忍心,给孩子们舀点蹄筋之类的,有时候端份蒸牛肉。那时候的咸汤非常香,还有用牛杂碎和骨头熬的瓮子汤也是香得很。”张良忠回忆说。

1996年,张良忠开了自己的店。最初他做的粉蒸牛肉,粉子蒸出来始终是夹生的,不得不跑去向家里人“取经”,这件事后,张良忠悟出了一个道理:表面觉得很简单,其实背后的学问实在太大了。烹制“太和牛肉”,自然也有大学问,比如如何选材,“需选两年以上的牛肉,如果太嫩,煮出来的香味不够,最佳选择是黄牛肉,但在10月到12月,没有黄牛肉,就用牦牛肉来做。”

提到“太和牛肉”的技艺传承,张良忠却显得有些揪心。其中一个因素是从业人员锐减,又趋于老龄化,“目前‘太和牛肉\’的传承人主要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对传承缺少远大规划,成为老品种的守候者,导致‘太和牛肉\’品种单一,脱离现代消费群体。”此外,多年来在“太和牛肉”的加工、经营、销售上,缺少现代商业观念,很少主动研究市场,了解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和习惯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传承,张良忠透露计划建一座“太和牛肉”博物馆,“计划将制作中宰牛、分割、腌制等技艺展示出来。”

腌好的牛舌

新鲜出锅的卤牛肉

太和牛肉

新闻推荐

车库漏水干车位难找 爱车“脸”受伤

郫县合能四季城二期的业主打进早报热线投诉:■天府早报记者赵雨欣摄影李国东爱车引擎盖上,又多了两滴擦不掉的不明液体,郫县犀浦龙吟路合能四季城二期的住户武磊,抬头在车库寻找液体来源,“天花板漏水...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口“太和牛肉”一口清茶 绝配)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