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洋)未来成都的总体定位是什么?将建设成什么样?12月7日,成都市规划局召开《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解读会,明确未来成都将对城市空间和功能结构进行优化,形成“一区双核六走廊”的城镇空间格局和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体系;2020年,形成现代生态城市格局,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有效治堵。
新规明显提升城市定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表示,新版总规中城市定位有了明显提高;扩大了城市规划区,更加强调城乡全面统筹发展思路;强化了集约发展,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对比前规,成都发展定位已经跳出四川省和西南地区发展范畴,具备在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作用。原有的“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被“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所取代,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已上升至国家功能层面予以明确,“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表述强调了成都在西部区域整体层面的引领作用和功能影响的方方面面,城市职能中提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枢纽;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等,更加细化了要素层面的全面表述。
“一区双核六走廊”打开新格局
新版总规提出,建设“一区”即规划区,涵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9区,双流、郫县2县以及新津普兴、金华两镇行政辖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3753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双核”是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将成为牵引成都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双核共兴”。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将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未来将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六走廊”为六条城镇发展走廊,包括成(都)温(江)邛(崃)、成(都)灌(都江堰)、成(都)青(白江)金(堂)、成(都)龙(泉驿)、成(都)新(津)、成(都)华(阳)发展走廊。六条走廊为成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区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外,成都将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体系:构建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68个特色镇,形成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8个卫星城承担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和功能转移,相对独立、功能完善,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全市城镇化和参与区域竞争的主体。
形成生态格局 解决拥堵问题
未来的成都建设中,将充分保护和利用千年传承的“山、水、田、林”生态本底资源,规划建设自然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区域生态体系,确保城乡建设能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此,成都将划定生态隔离区和生态保护区,严格保护生态资源,防止城镇连片发展,构建“两环两山,两网六片”的总体生态保护格局。2020年将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2平方米。通过生态廊道、绿道串联中心城区与市域生态功能区,则形成“城绿相融”的格局。卫星城则将重点建设“10分钟公园圈”。中心城区的居民将体验到“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现代生态城市景象。
治堵成为焦点,成都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解决拥堵问题。
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将达到50%。未来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区域中心城之间将通过轨道交通实现快速联结,并与城市内部公交无缝换乘。有轨电车网络、快速公交系统也将为居民出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常规公交则与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相互协调,快慢互补,长短结合,打造“10分钟公交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此外,将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共同形成 “一市两场”的航空格局,构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货运口岸;通过建强国家级铁路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先进的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形成通江达海、连接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国家内陆对外交通门户。在物流方面,“四园区、四中心”的建设将会使成都成为西部最大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功能最完善的公路物流枢纽。
新闻推荐
(记者韩迅)近日,成都市正式出台《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成都‘水十条\’”)。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成都‘水十条\’”在多个方面的要求将更为严格,也更加强硬,被誉为史上最严“水十条”。“水...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