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选人用人工作的基本保障。而人才,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编制工作科学化管理的程度如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在编制工作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做好编制工作科学化管理?
郫县认为,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的思路、确保机构编制 “只减不增”,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编制工作对于人才的激发作用,充分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推动机构编制改革科学化管理的郫县实践中,郫县将精简与盘活相结合,以科学控编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明海
管住编制
从制度设计上确保机构编制“零增长”
管住编制,实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确保机构编制“零增长”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郫县坚持守住编制“红线”,制定出台了控编减编、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实施意见,从机构设置、编制管理、进人用编计划、实名制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同时,按照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要求,郫县还着力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分散、行政职能体外循环和历史遗留问题。数据显示,成效明显:2014年较2013年,按机构限额设置政府工作部门,行政单位减少4个;行政职能归位,减少7个参公事业单位,整合设置文化旅游、农业林业、市场监管(工商、食药稽查、质监稽查)执法队伍;撤销了14个事业单位。
郫县县委编办工作人员介绍,在利用当年空编使用计划控制总数时,郫县坚持将有限的指标向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涉及的部门(单位)倾斜,重点保证事业单位(教育、卫生)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盘活编制
“扩权赋能”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最贴近民生发展、直接关系群众增收致富。
在机构编制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郫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进行机构编制的体制机制创新,最大程度上激活镇域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郫县积极开展试点镇建设。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积极推进试点镇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试点镇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核心的,在于对镇域经济的“扩权赋能”。根据“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原则,郫县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前,已委托下放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7项,涉及县交通局、县计生局、县卫生局、县城管局等4个县级部门;下沉审批服务事项17项,涉及县人社局、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县农村发展局等4个县级部门。
与此同时,郫县还通过机构编制工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和机构设置提供保障。根据试点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功能定位,郫县在规定限额内综合设置党政办事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以确保“设置科学、布局合理、服务高效”。截至目前,在郫县团结镇、三道堰镇已分别设置5个党政办事机构,承担镇基层组织及社会建设、作风及效能检查督导、城乡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等方面60余项工作职能。
郫县县委编办工作人员介绍,此举在进一步增强试点镇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管理服务提高的同时,职责关系、组织结构也进一步理顺和优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试点镇存在的“错位、越位”现象,“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得到了缓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鞠艺)近日,广汽丰田全新凯美瑞与市面上多款主流中高级轿车一起组成的车队,带领数十位市民在成都平原上开启一段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奥秘的“芯动·非遗之旅”。本次“芯动·非遗之旅”分别...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