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基层医疗 如何才能“吃得饱”?

来源:四川日报 2015-10-20 09:20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本报10月9日推出《基层医疗 是否还喊“吃不饱”》组合报道后,引起众多读者关注。“强基层”是分级诊疗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要做到这点,还需怎样的配套政策护航?又该如何提升基层医疗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才能留得住患者和医技人员?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连日来,本报记者分兵三路,采访患者、专家、行政管理人员,走进目前运行较好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强基层”寻找良方。

患者论“症”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提升的不仅是医技水平

□吴晓彤 本报记者 刘宏顺 王欢

如何增强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10月10-13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患者和患者家属,请他们为基层医疗机构“开方”。

“症状”一·技术

期待基层医院也有好医生

生小病为何也到大医院?记者先后前往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院,采访了10余名患者和患者家属,他们大多表示,大医院医生经验丰富,所以选择去大医院。

10月12日,正在省人民医院挂号的吴学梅表示,“以后家人有什么病,都会直接到大医院”。吴学梅的丈夫今年初因腹部不舒服,到单位附近的社区医院治疗,医生照片后说是胃部充血,诊断为胃炎,就按照胃病的治疗方式治疗了大半年,但今年8月单位体检查出来是肝上有肿瘤。

吴学梅抱怨,“社区医院的医生要么即将退休,要么是学校刚毕业的,耽误了治疗时间,算是一次教训吧!”

无独有偶。来自遂宁仁里镇的李定华,其父几个月前心悸、胸闷,去镇上医院做了全身检查,但几个月都没法确诊。

采访中多名患者表示,基层医生很多缺乏临床经验,“如果更多有经验的医生能坐镇小医院,大家当然愿意去‘分级诊疗\’了。”

“症状”二·管理

希望小医院收费更透明规范

“不喜欢到社区医院看病,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水平。”记者在成都市二医院采访患者罗凤,她觉得大医院收费更规范。

罗凤指着成都市二医院不断滚动播出的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显示屏说:“每个药收多少钱,有没有更便宜的,一目了然,社区医院很多都没有这类显示屏。”

这种说法是否属实?10月11-12日,记者先后来到成都市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郫县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没有公示药品和医疗服务收费的显示屏,其中一家虽有也未开启。“收费便宜本是社区医院最吸引患者的,但现在似乎也有乱开药的情况。”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的居民程春向记者讲起女儿的一次经历:因为轻微腹泻,女儿到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没想到医生一口气开了近100元的药,其中甚至还有好几盒可用于术后恢复的肠道调理药。“其实到药店买了2元钱的黄连素吃就好了,社区医院的药放到家里一直没吃。”

记者在大医院采访患者时他们都表示,如果社区医院收费更透明、更规范,相信能留住更多的患者。

“症状”三·态度

希望医生对患者更有责任心

患者首诊直奔大医院,是出于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态度的不满。

家住成都市金牛区交大路附近的陈先生便是其中一员。“家人生病,我都让他们去三甲医院。”陈先生说,这样做是因为曾有惨痛的教训。陈先生的妻子因发低烧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治疗,医生并没有仔细检查,便按感冒发烧开方。陈先生的妻子表示自己并无严重感冒症状,希望通过验血等检查手段确定病因,但该医生却不耐烦:“都要下班了,谁给你化验,你就是感冒了。”

陈先生的妻子在领了一大堆感冒药回家后,不仅未能病好,第二天反而从低烧变成高烧,最终在成都市三医院确诊为尿道炎。“一些社区医院的医生要提高责任心,我们才能对他们有信心。”陈先生说。

住在郫县红光镇的潘大爷也觉得社区医院“不正规”。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的腿伤了,到家附近的镇卫生服务站换药,护士将粘着血干疤的纱布直接扯下,而在大医院会先用药水软化纱布后再扯下。“直接扯很痛,对这种卫生站确实没太多信心。”

也有患者直奔大医院是出于无奈。正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三楼内科就诊的张同表示,选择大医院实属没办法。张同就职于成都某公司,单位对于病假条的要求必须是三甲医院出具才算,所以大家都直奔大医院看病。

现身说法

患者缘何成了基层医院的粉丝?

□本报记者 刘春华 文/图

10月12日下午,成都市金牛区光荣社区79岁的谢海青婆婆,在老伴陪伴下来到青羊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我是熟人介绍到这儿看病的,看了七八年了。”

在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次每年以20%-30%的量在增长。像谢海青婆婆这样的长期固定患者,也有6000余人。在优质医疗资源汇集的省会城市,一家社区医院凭什么能吸引这么多患者?又是如何将患者变成医院的粉丝的?为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哪些启示?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全科医生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家门

“我们80%的患者都是老客户,这些患者能成为医院和医生的粉丝,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全科医生主动下院坝进家门。”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主任蔡正华介绍,从2004年开始,医院坚持开展全科医生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进社区,让居民在熟悉医生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对医院的信任感。30岁的全科医生陈锐创办的全科医生微博和网站上,常有社区居民向他咨询相关医卫知识,而10余年与社区居民打交道,蔡正华也成了社区居民“最熟悉和最喜爱的医生。”

和蔡正华看法相同,乐至县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琴认为,与大医院相比,基层医院无论设备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一定差距,这种情况下,要吸引患者到医院看病,首先得让患者了解医院和医生,而全科医生进社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目前我们正利用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机会,尽量让社区居民了解我们的医生和医院。”“患者信赖医院和医生,就会给他身边的人宣传,形成‘口碑效应\’。”蔡正华说。

大医院托管小医院患者就诊人数不断上涨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屏山院区院长蔡培强,最近一直在关注医院筹建的第二住院部,这个住院部建成后,将大大缓解目前300多张床位仍满足不了病人需求的现状。

该院屏山院区前身是屏山县人民医院。2012年,屏山县医院被托管给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变身为现在的屏山院区。随着医院的托管,变身的不仅是名称,还有医院硬件设备、医务人员技术的提升,以及患者人数的增长。

蔡培强介绍,托管前,医院只有内科、外科和妇产科,仅有几十张住院床位,大量床位空闲。2012年,全年住院人次仅2000左右。经过三年托管,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前九个月,医院门诊数量达到7万多人次,住院病人达到1万多人次。“我们是二甲收费三甲水平,所以病人才多。”蔡培强介绍,托管后的屏山院区是二甲医院,但医院的核心技术团队,均来自三甲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蔡培强本人也是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主任。在这些业务骨干的带动和外出培训交流下,医院原来的医务人员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在屏山院区看病,来自当地新农合报销数据显示,去年当地老百姓患病到屏山县之外医院看病的,不到2成。“基层医院要想留住患者,还需有灵活的体制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蔡培强认为,这是屏山院区留住患者的核心因素。

专家支招

为基层制定大医院的医疗流程

主持人:本报记者 石小宏嘉宾: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 王锦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赵聪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院长 李家果

如何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使更多群众自愿在基层首诊?10月14日,记者邀请省卫生计生委行政官员、大型“三甲”医疗机构院长和基层医院院长,分别就此话题谈了他们的看法。

记者:尽管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已有一年,但还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反映“吃不饱”,你们怎么看?

王锦强:从前期调查看,总体来说,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病员流失情况极大减少,门诊和住院人次有所增加。相反,大型医疗机构就诊人数整体下降,可以说分级诊疗效果已初显。

赵聪: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城市,医疗能力薄弱的基层医院,难以得到患者信任,这也是目前实施分级诊疗的最大瓶颈。

李家果:实施分级诊疗以来,我们医院的诊疗人次增长了20%左右,过去到市里或成都看病的患者开始回流,这是分级诊疗的效果。坦率地说,尽管现在基层的就诊人次在上升,但乡镇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仍然存在。

记者:政策如何配套,才能更有实效地“强基层”?

王锦强:针对目前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四川省在强化基层各种能力上下了不少功夫,如有计划、有规模的在基层培养全科医生,实施乡村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大医院与基层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的建立等。为加大推进分级诊疗,下一步将采取减少大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接诊量等措施,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大病重症,以及从基层双向转诊来的患者。同时,继续发挥新农合作用,在报销政策上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限定不规范越级就诊的新农合报销。

赵聪:提升基层医院的能力,城市医疗机构定点帮扶基层就是重要措施之一。成都三医院在托管蒲江县人民医院后,派出管理人才、技术队伍、培训当地医疗人员、建立起重点专科等做法,取得了很好效果。过去大量到成都看病的当地患者已逐渐回流到县域内就诊。着力推进医疗“同质化”,如为基层制定大医院的标准医疗流程、单病种质量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路径等,尽可能减少基层与大医院的医疗差距,逐步赢得患者对基层的信任。

记者:基层医院自身又该如何努力?

李家果:医疗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了固定的进修学习、培训渠道和专家临床指导,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提升会更快。对乡镇卫生院的病员流失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利用各种义诊或公共卫生下乡等机会,走村入户向大家宣传基层首诊的好处,让分级诊疗渐渐被更多群众认识、理解、接受。

新闻推荐

“淘宝村”的第一次大考

11月5日,成都郫县安靖镇土地村兴隆街一栋居民楼内,“今年的爆款哦!”成都吉祥果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子保指着身穿的紫红色商务休闲夹克,语气带几分得意。这件吉祥果自产的男装,10月中旬以来已卖了3万件。...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基层医疗 如何才能“吃得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