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让古老非遗
焕发新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实践,千百年在人类世代相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将于本月11日至20日在成都举办,这是今年成都市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盛事。
目前非遗节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傅勇林代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成都市执委会发布新闻。
相比较往届,本届非遗节亮点众多,精彩纷呈。最令人期待的是,本届非遗节大打“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张王牌,让古老的非遗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方便 将推出非遗节专属APP“非遗宝”
第五届非遗节的主题为:传承文脉、创造未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青羊区人民政府、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具体执行,举办时间定于9月11日至20日。
本届非遗节将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商业模式、重塑产业链、升级非遗产品。本届非遗节将吸引多家互联网企业参展,在博览会现场用高科技展陈手段,展现“非遗+互联网”全新商业模式、发布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现代创意”于一体的非遗文创产品,开展非遗戏剧众筹、产品众筹、非遗旅游线路发布等现场活动,实现实体展场与虚拟展览的结合,线下展销和线上交易的同步,现场体验和网络互动的交融。
与此同时,本届非遗节还将推出官方认证的非遗在线销售平台以及非遗节专属APP“非遗宝”,该平台系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也是国内首个由政府机构对非遗产品进行“官方认证”的在线销售平台,而通过专属APP,将实现手机客户端的信息发布、现场导览、产品介绍、在线下单等功能。此外,在博览园、国际论坛和分会场等活动现场,还将互联网+二维码+自媒体+创意室外装置等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放大节会效应,让非遗节广泛传播,努力形成市场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永不落幕的“互联网+非遗节”。
震撼 意向性签约金额将突破200亿元
探索传统非遗与现代创意的融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遗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资源。本届非遗节在展示非遗魅力和保护成果的同时,还致力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现代教育、现代市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的结合,促进非遗资源与创意、与市场、与资本的对接,实现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世代传承的同时,孵化一批“双创”小微企业,力求在非遗传承与促进“双创”的有机结合上有所作为。
比如“非遗生活馆”将按照现代生活方式,用传统工艺的各种非遗产品布置出一个现代家庭,成为兼具休息和体验功能的非遗生活馆,生动诠释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手艺·创意”精品展、非遗产品和创意产品展等展览将集中展示各类非遗创意产品、衍生产品;在博览会上,还将集中展示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央民大、香港理工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15所高校设计专业师生及有关创意设计机构的非遗创意产品80件,还将组织开展非遗产品贸易洽谈、非遗项目投资推介、非遗创意设计发布等系列活动,展现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据目前统计,本届非遗节将汇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100个,现场签约项目约15个,意向性签约金额将突破200亿元。
五大板块
有声有色
有滋有味
昨日,记者从第五届非遗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非遗节将分为非遗国际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五大板块。
1
非遗国际博览会
非遗节的重头戏
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举办的非遗国际博览会是历届非遗节的“重头戏”。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将吸引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400多个项目、近200个传承人参展,加上博览园常态展的展示项目,参展项目将超过1000项,规模为历届之最,也堪称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主题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设有6大主题展览,包括10个展馆,其中:“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将首次整体呈现锦绣、瓷器、漆器、雕刻中国4大传统手工艺,通过重点展示55个国家级项目,展现“中国工艺”、凸显“中国制造”;“国际传统手工艺展”邀请了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32个国家的57个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将重点展示入选四川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传统手工艺,全省21个市、州都将参展;“非遗产品展销馆”主要展示120多个非遗企业的各类非遗产品及创新、创意产品,为非遗企业、非遗产品搭建展销平台。
此次非遗博览会还设有“非遗+互联网”展、“全国优秀非遗摄影作品展”等专题展。
此外,由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四川省首届非遗名人创新作品邀请展”也将在非遗节期间举行,将集中展示独具四川特色的蜀锦、蜀绣、绵竹年画、藏族唐卡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届时数十位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将亲临现场,与观众互动交流并进行活态展示,展现精品制作中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
2
非遗国际论坛
国际专家脑力激荡
非遗节的国际论坛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高地,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开展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非遗国际论坛将于9月11日至9月12日在成都市锦江宾馆举行,以“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并设立三个分论题,分别是:“现代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现代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养”,既聚焦学术前沿,同时又关注现实话题。
截至目前,已确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和10个国家(包括中国)驻教科文组织大使,马达加斯加文化部长和18个非洲法语国家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文化官员,总计有31个国家的46名学者和代表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参加国际论坛。
此外,驻蓉驻渝各国领事以及非遗传承人、创意策划人、企业家、本土学者都将齐聚蓉城,共襄盛举、共话非遗保护事业。为有效扩大论坛影响,论坛主办方还首次将参加论坛的所有专家的论文、演讲、发言汇编成册,让全社会共享非遗保护的前沿成果,同时还将组织相关专家在高校、非遗博览园进行专题演讲,面向公众传播非遗保护理念。
3
非遗大戏台
精彩轮番呈现
传统戏剧、曲艺、歌舞展演是历届非遗节的重要节目,本届非遗节将设立“非遗大戏台”,组织来自五大洲的14支国外队伍、27支国内队伍,共2300余名演员,在非遗博览园、市区各剧场、社区、学校和区(市)县分会场等地,演出130多场,其中剧场演出13场,让广大市民在欣赏高水平演出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节期间,在娇子剧场、金沙剧场、西南剧场、东郊记忆演艺中心剧场、东郊记忆聚空间等剧场,将组织“荟萃蓉城——2015年非遗精品剧目成都演出季展演”,届时,《西厢记》《智取威虎山》《尘埃落定》《落梅吟》4台精品传统剧目,以及国内外众多非遗表演团体的精彩演出,将为蓉城市民奉献艺术的盛宴;在国际非遗博览园,还将组织四川省各市州开展主题日演出和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广场演出,每天共计10场滚动上演,不仅有四川省各市州和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原生态民族歌舞,还有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将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文化内涵。这些表演团队还将深入社区、学校以及各区(市)县分会场,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9月12日晚,参加本届非遗节的国内外演出队伍,还将在西南剧院共同为成都市民奉献一场非遗主题演出。
4
非遗进万家
非遗传承融入百姓生活
非遗节是文化的盛会,也是民众的节日。本届非遗节继续坚持公益性,在举办好主会场活动的同时,还将举办“非遗进万家”活动。本届非遗节设立了8大主题分会场,分别在邛崃平落古镇、都江堰、郫县、金堂、文殊坊、新都、龙河茶城、两河木雕艺术博物馆等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非遗技艺展示和非遗产品展销活动。此外,成都市各区(市)县在非遗节期间开展不少于5次的非遗传承进校园、进社区等“十进”活动,总计开展110多次,让非遗传承融入百姓生活,在生产性保护与生活化保护的互动相融中,人人都成为非遗的传承人。
5
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
展现篆刻艺术精华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遗保护名录。2013年第四届非遗节成功举办了“首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搭建了传播弘扬中国篆刻艺术的国际平台,而“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这一国内首个篆刻双年展品牌也自此永久落地成都。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篆刻艺术,鼓励更多青年篆刻艺术家创作新作品,第五届非遗节将举办“第二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今年的主题是“印鉴成都——2015全国中青年篆刻艺术家邀请展”,地点设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本次双年展围绕“印鉴成都”,精选了历朝历代吟诵成都的诗句和杜诗名句100句,向14名当代杰出篆刻家和95名中青年篆刻名家发出邀请,得到广泛的响应。中国篆刻界的泰斗级艺术家韩天衡专门为本次展览题字并创作作品。众多篆刻名家和一大批国内优秀中青年篆刻艺术家共计109人的印石 107件、印屏 109 件、书法2件,都将在本次双年展上集中亮相。
本报记者 王嘉 (图片为本报资料照片)
新闻背景
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创办于200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每两年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自2009年的第二届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主办方参与。历届非遗节通过举办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表演、国际论坛等,向世人呈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国政府在非遗保护领域所做的巨大努力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提升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和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水平,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2009年第二届非遗节举办后,文化部正式批准同意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定点成都。
延伸阅读
成都非遗数字
本届非遗节时值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1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将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10年非遗保护成果和经验的重要平台。10年来,我国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建立、完善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名录。与此同时,四川、成都的非遗保护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成都为例,目前全市共有116个项目入选非遗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47个,市级48个;在世的非遗传承人共230人,其中省级90人,国家级13人;建有非遗传习所55个,确定了10所非遗传承学校。尤其是自2007年至今,通过连续举办国际非遗节,为非遗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了良好平台,也极大地推动了本土的非遗保护工作,使成都成为国际知名的“非遗之都”。
交通早知道
沿线重点公交线路增班次
市民前往本届非遗节主会场——青羊区国际非遗博览园,目前仍以公交为主要方式。为确保市民能方便到非遗博览园,在市交委的大力支持下,将增加沿线重点公交线路的车辆和班次:在非遗节期间,22路、239路、904路等主要线路配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40%左右,即运力增加15-30台公交车,确保非遗节期间客流高峰时段对上述线路的运力需求。为缓解博览园附近届时可能出现的交通压力,组委会还将开行万家湾公交站至非遗博览园的摆渡车。展会期间,配备10-20台车辆执行摆渡任务(9月11日12∶00-17∶30,9月12日至20日8∶00-17∶30),满足乘客往返需求。同时,交通管理部门还将针对展会期间交通管制实施情况,拟定相关线路绕行方案,实施应急调度措施,最大程度满足市民需要。
新闻推荐
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今日开幕过节啦!世界最大非遗博览会等你来
今天,万众期待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开幕啦!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办的国际非遗博览会,是历届非遗节的重头戏。据了解,本届非遗博览会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