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成都将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
天气播报员 天府早报记者赵雨欣实习生孙思齐摄影赵霞
昨天成都的天气还真任性,一边艳阳高照,一边黑云压城狂风阵阵。最让人惊讶的是,伴随着狂风落下的不仅仅是豆大的雨点,还有豆大的冰雹。成都市气象局称,这都是对流云团和高温惹的祸。总之,凌乱的天气都让我们撞上了。
同时,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未来三天,成都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部分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特写
汤圆大小的冰雹 砸得人很疼
昨天16时许,郫县犀浦镇、团结镇、红光镇,龙泉驿区的洪安镇等地遇冰雹“突袭”。前一秒红红大太阳,后一秒天暗下来,接着“妖风”阵阵,不到10分钟,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雨里面夹杂着一些冰雹,大的足有汤圆这么大。”家住郫县的市民唐妮妮告诉记者。“冰雹下了起码30分钟时间。”唐妮妮称,从没在夏季见过下冰雹,“天黑下来的时候,有种妖怪要出没的感觉,挺刺激,但又有些害怕。”此外,龙泉的网友称,冰雹足有玻璃弹珠那么大,砸倒了大树,“门都不敢出”。同时,在团结镇上学的郑希表示,下午4点10分左右开始下雨,“下了没多久雨,冰雹就落下来,小冰雹落在地上,弹到我们脚边,很多同学还捡起来玩,不过下了3分钟后,小冰雹就变成了汤圆那么大,砸得人很疼。”郑希很好奇,这个季节下冰雹,正常么?
释因
局部强对流天气 多出现在午后
昨日,省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称,强对流天气集中在郫县、温江、双流西、新津东、彭山东、眉山东等地。成都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夏季高温与冰雹并不是相悖的,反而成为产生冰雹的一个触发条件。“夏天降冰雹并不罕见,特别是高温天气时,这种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更容易出现。”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夏季天气炎热,热力条件较好,容易出现热对流现象,而当热对流云团达到一定高度后,云团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冰珠,就会形成冰雹,不过频繁出现下冰雹现象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外,夏天雷雨或者冰雹等天气一般出现在午后,“因为那时空气、地面和大气吸热最充足,最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
今日最高温34℃偶有阵雨袭扰
阳光一路高歌,“热情”尽情释放。烈日下的每一张面孔都显疲惫,路人皱褶眉头快速行走,清洁工人满头大汗眯着眼睛捡烟头,堵车时司机情绪更显焦虑,喇叭声、蝉鸣声混杂在一起,这是一个“沸腾”的夏天。
昨日市内各地最高气温普遍突破35℃。成都市气象台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昨日午后人民公园、合江亭、浣花溪公园、望江公园、文化公园等休闲场所气温持续上升,其中人民公园自动监测站实测温度为35.9℃,同一时间,文化公园自动监测站则飙升至39.8℃。不过,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动监测站数据中,极端高或极端低的温度只能作为参考。
成都市气象局表示,今日白天多云,局部地方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2—34℃;最近几天不再是“烤”熟各位了,而改为“蒸蒸日上”了。随后两天最高温基本驻留在34℃,不时袭扰的阵雨更像“焖锅”加水。出门自带三分熟,市民还是悠着点!此外,今日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度污染。
小
早
支招
盘点市区“纳凉”宝地
小游园
武侯区永顺路的太平盛世小游园是避暑游园的首选之地,银杏、朴树树作伴,游园休憩,鸟语花香,一种生态山水的意境让人在炎炎酷暑中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清凉之意。
广场
原住民、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宽窄巷子特有的老成都的气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朝古街道风格,此处纳凉,不仅能够消暑避夏,更能够品味老成都的韵味。
公园
人民公园的防空洞去年7月被作为纳凉点正式启用,也是成都市目前面向市民开放的唯一人防工事纳凉点。每天早上9点半开放,下午5点关闭,一直开放到8月31日。
河边纳凉地
市区河边纳凉地主要分布在锦江沿岸、清水河沿岸、东风渠沿岸,其中,沿着沙河从洞子口延伸到塔子山的沙河沿岸生态绿化带俨然是一条绿色长廊,这里是住在沙河附近居民最青睐的乘凉宝地。
林荫街道
近300米长、5米宽的猛追湾横街两侧,近百棵白杨树在街上搭起了天然凉棚,绿树荫荫,遮天蔽日,置身于大树下,阵阵清风拂面而来。
新闻推荐
这个周末,我们与绿同行■天府早报记者康祎庭在景观设计中,起源于70年代的绿道,成为如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快速接触自然的新型场所。对于经历了一周的阴雨天气,并久坐办公室的人们,所处城市近郊的绿道...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