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强 本报记者 张守帅 唐泽文
5月4日,成都市政府网站公布对6个卫星城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要求青白江、双流、龙泉驿、温江、新都的卫星城建设,要避免与中心城区连片发展。
这是成都首次以“独立成市”理念作为指引实施的规划。按照此前成都的解释,“独立成市”是指中小城市既要与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联系,但又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
除新津、都江堰(都江堰规划尚待省政府批复)外,其它卫星城均处于成都二圈层,多数都与中心城区接壤。此番卫星城规划,如何扭转中心城区向外“摊大饼”的开发趋势?
防止向中心城区“靠拢”卫星城划定开发边界
记者梳理发现,成都市政府对区县卫星城规划的批复中,均有一个共同要求,依据卫星城总体规划和《成都市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工业集中发展区(点)范围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据悉,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定可进行和不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区域之间的空间界线,将有利于明确城市建设的禁区,防止城市无序蔓延。
这意味着,卫星城的城市建设用地将被严格限定开发区域和控制开发规模。
按照批复,到2020年,卫星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一般集中在70-80平方公里,最小的为新都,控制在69平方公里以内,最大的为龙泉驿,达到15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卫星城总体规划的要求,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人口向卫星城疏解居民为什么用脚“投票”?
成都卫星城承担着一个使命,疏解中心城区人口,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从而化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等难题。
如果说,划定开发边界,从技术上限定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的建设“握手”,但要赢得居民用脚作出的“投票”,还要取决于卫星城能够为居民提供什么。
首先是工作机会。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卫星城均已拥有成熟的产业依托。成都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胡滨概括各个卫星城的特征:“龙泉驿是汽车城,新都是商贸城,青白江是物流城,双流是国际航空枢纽,都江堰为世界旅游目的地,郫县是教育科研基地,温江以教育科研为主,新津则以新材料产业为主。”
其次是公共服务。成都要求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龙泉驿预留了2座标准三甲医院用地,预留4座重点中学用地,作为优质配套资源的预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是快速出行。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部分院是龙泉驿、新津、温江卫星城总体规划的实施者,据院长唐鹏介绍,上述卫星城均规划有“两高两快两轨”,强化与中心城区点对点的快速交通联系。
卫星城新中心什么样?强调生态、许多临湖而建
按照批复,卫星城将充分体现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生态”将是卫星城最大的宜人标签。
依湖而建,是许多卫星城新中心的共同特征。成都平原发达的水系,为商业文化等功能向空间开敞的水边聚集创造了天然条件。比如,新都区依托翠微湖,龙泉驿区依托皇冠湖,天府新区直管区依托兴隆湖,新津则依托五津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新津湾。
上述规划内容,也为卫星城的未来新中心勾勒这样一幅湖边图景:建筑布局高低错落、生态空间疏密有致、天际轮廓线灵动优美。
非但新中心如此,“500米见绿”也是卫星城规划的一个要求。唐鹏说,龙泉驿卫星城专门规划了约50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与龙泉山脉形成一个倒T字形。这一“生态绿心”位于成渝高速与成安渝高速之间,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都市农业,有望成为成都的市级中央公园。
还有哪些特殊使命?保护水源、开发地下空间
胡滨说,各个卫星城总体规划各有特色、互不相同,是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及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需要制定的。“独立成市”的共性特征之外,各卫星城还有不同的使命担当。
作为水源地,郫县被要求严格保护成都市水六厂、水七厂水源保护区,保护好都江堰灌溉渠系、精华灌区、林盘和田园风光,龙泉驿则是严格长安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标准,保障洪安危险品仓储区的公共安全。
新都与青白江则被要求“一体化规划建设”,共同形成成都北部增长极核,按照产业共兴、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生态共保的原则,融入“成德绵”同城化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也出现在了龙泉驿等部分卫星城的总体规划中。唐鹏解读称,这要求相应卫星城规划建设地下管道综合走廊(俗称“共同沟”),打通地下商业空间,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通道,“海绵城市”等理念将获得应用。
新闻推荐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互联网+”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本报记者梁现瑞5月31日傍晚,“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在郫县德源镇布谷鸟创业公社内举行,近3000名大...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