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旷“场主”全家上阵编织财富梦年收入已过50万元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4-15 10:4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任鸿

4月初,正是育秧关键期,虽说已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有钱人,但记者见到旷绍兵时,他仍挽起裤腿在田间劳作。

从1996年回乡种地起,今年52岁的旷绍兵已是“资深”农民了。早在2004年,他就开始着手土地流转,两年时间,前前后后整合了上百亩土地。2013年,旷绍兵迎来新机遇,“我从新闻里听说‘家庭农场\’,没想太多就去注册了,我感觉中央都支持的,应该很有前景。”当年3月,“遂宁市安居区绍兵家庭农场”成为全省首个种植业家庭农场。旷绍兵把家庭农场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自己当起了法人代表,还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来帮忙。“我负责生产、妻子负责财务、儿子负责机械和市场、儿媳负责外联。”

有了家庭农场的招牌,旷绍兵收获了不少政策红利。“家庭农场每年每亩有60元补助,农业部门还派了专家帮助监测虫害,并组织我们去了不少地方参观培训。”让旷绍兵印象最深的是到郫县参观,“人家的蔬菜坐飞机,土地产值是我们的三倍”。回家后,旷绍兵迫不及待把学到的先进理念付诸实践。

记者现场看到,为了施行复合式、绿色种植,家庭农场的土地被分为大中小三种等级,虫害检测仪、太阳能杀虫灯等各种先进宝贝随处可见。“以前,我卖稻谷给公司,现在农场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大米有了知名度,我找人代加工,一斤米能卖5元钱,再加上一季秋菜、一季冬洋芋,每年每亩地要赚4000元。”现在,旷绍兵的家庭农场年收入已过50万元,是前些年的三倍。

旷绍兵也有困惑,“最难解决的是晒粮、储粮的场地问题,年年都要赶在学校开学前连夜腾出操场”。当前,农场正在修建专业仓库,“可储粮100吨,不用在收割期低价抛售大米了。”旷绍兵满怀期待。

对家庭农场的未来,旷绍兵希望能扩大规模,有自己的品牌、加工厂,实现自产自销。“我的事业算是‘奔\’得差不多了,这些愿望,留给儿孙们实现吧。”正如这片土地带给他的一样,旷绍兵相信家庭农场能带给儿孙更多的希望。

新闻推荐

龚大爷:把新村的生活写进自己的小说

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最近,60多岁的龚学贵和40岁出头的伍小青不约而同地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放在几年前,两人都不太愿意跟外人谈起自己的家乡,这个崇州市有名的贫困村,2012年全年人均纯收入只有40...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旷“场主”全家上阵编织财富梦年收入已过50万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