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四川省召开首届“免耕覆盖”研讨会
优化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推广有机农业。围绕上述主题,由四川省农科院、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联合主办的 “高产高效有机农业-免耕覆盖系统”研讨会于18-19日在成都市召开。
期间,与会者参观了郫县安龙村、简阳市双河村的“免耕覆盖”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并进行了土壤团聚力、土壤固碳性等试验。从中发现,与普通耕作相比,采用秸秆、杂草、落叶等有机物进行免耕覆盖的土壤,由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仅增加了肥力,而且使土壤团聚力更好,显著减少了水土流失。此外,因其固碳作用更明显,对于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吴平
1986年,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院士,便在宜宾建立自然免耕研究所研究推广农田免耕技术,但随着院士的辞世,免耕技术的推广不了了之。
4月19日,在四川首届“高产高效有机农业-免耕覆盖系统”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江荣凤介绍,在南美的巴西,免耕覆盖的农田占到40%,阿根廷更是达到70%。而在农业大省四川,免耕覆盖的分布目前仍是星星之火。
起步很早进展却慢
攀枝花农技站站长孙林介绍说,他们1995年就在省农业厅的号召下,进行免耕覆盖的实验,但当时仅针对水稻、小麦,比较效益不高,并且又费劳动力,加之是政府出资,钱一停,项目也就没再做。由于大量超标使用化肥、农药,攀枝花土壤退化问题已凸显,到了必须悬崖勒马的地步。
上世纪90年代,剑阁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适龄劳动人口的1/3,农业局副局长母安彦介绍,现在更是达到了2/3;在此情况下,“覆盖”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二次劳动,所以基本推行不动。2005年 “农机+农艺”和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才使这一情况有了改观。
农机收割的油菜秆不能太粗,否则收不动。所以就改移栽变为撒播,撒播的种子密度大,就能限制秆的粗细。种子撒播后,稻草等覆盖物也就可以撒上去,不用一沟沟、一厢厢去铺,方便快捷很多。通过小麦覆盖玉米秆、油菜覆盖稻草,土壤抗旱保水能力增强,增加了有机质,土壤明显变黑、疏松了。
目前,剑阁全县33万亩油菜中的约20万亩,以及30万亩的小麦中约10-15万亩进行了覆盖。
然而,“机播”刚助推了免耕覆盖的发展,“机收”就又泼了冷水。2010年开始,随着农机具的发展,稻草、小麦、玉米的秸秆都可以在收割时直接粉碎还田。中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大学指出,现在秸秆严格禁烧,不带粉碎秸秆功能的收割机都不让下地。在此情况下,覆盖还田“费人工”的劣势又凸显出来,农户都选择一碎了之。
优势明显劣势突出
“秸秆还田有大概三种方式:覆盖还田、就地粉碎还田、沤肥堆肥还田。”张大学介绍:“虽然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覆盖\’能够保温保水,增加有益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彻底改良土壤结构,不仅增肥力、而且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在2-3年后,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摆脱化肥、农药的依赖。”粉碎还田相比之下最省事,但是对耕作条件有较高要求,所以免耕覆盖能够在一些机收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小范围开展。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从2月16日12时起,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开始试行收费,试收费期间小车(一类车)均价0.64元/车·公里,跑完全程约需73元;二绕东段目前收费标准还在审批中,仍暂时免费通行。这是记者2月14日从省交通运输...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