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波
3月17日,一身疲惫的张毅回到家里。
第一次销售蚕豆的经历让他既沮丧又兴奋。沮丧的是,经验不足亏了2万多元;兴奋的是,赢得了农户的信任。
35岁的张毅是盐边县永兴镇仓蒲村人。早年曾在昆明市一家外企打工,年薪20多万元。三年前,他看好农业发展前景,毅然辞职回乡创业。“这些年,国家的政策好,农村发展快,我在外面工作也积累了一些人脉、经验,所以想回乡创业。”张毅说。
地区经理回乡创业
3月21日清晨,张毅便开始忙碌起来。当天起,他要向村民兑现蚕豆收购款。张毅在自家院子里摆了一张桌子,泡上一大壶热茶,然后拿出花名册,计算着每户农户的货款。
母亲李远珍心疼儿子,给张毅煮了一碗鸡蛋面。“这娃儿死心眼,亏了一大笔钱,人瘦了十多斤,还一天忙得团团转,以前在昆明干得好好的,不知道他图个啥。”
对于母亲的唠叨,张毅心里多少有些愧疚:“过去,在昆明担任一家法国企业的地区经理,每年收入有20多万元。回家这几年积蓄基本都投进去了,经常还要父母帮衬。”
不过,张毅觉得路没有走错:“我在昆明的时候,看到当地很多农民都靠着土地挣了大钱,盐边县这些年也有好多农户在土地上挣了钱,我有文化、有想法、有干劲,没有理由走不出一条自己的创业路。”
刚返乡时,张毅养起了石蛙,为形成规模,他成立了专合组织,邀请乡亲们一起养,并且承诺提供石蛙苗、养殖技术、收购的一条龙服务。由于人头不熟,加上年轻,很多村民都在观望,专合组织发展了3年,只有20多户农户加入。
2014年下半年,为取得乡亲们的信任,张毅决定从本钱小的蚕豆种植入手。“我们这里种的蚕豆,上市时间比外地早一个多月。”张毅说,村民种植蚕豆十多年了,技术成熟,只是品种是老品种。
为了改良蚕豆品种,张毅从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大庄镇引进了优质的早青蚕豆,并向村民承诺提供种子、技术、包收购。最终,仓蒲村及邻近的复兴村、范村126户村民加入他的专合组织,蚕豆收购价为0.7元/斤。
今年3月中旬,蚕豆陆续成熟,张毅开始收购,结果在运输过程中出了状况。“当时只想到路途远,没有想到蚕豆长途运输会发热、黑壳,结果有2吨蚕豆报废了。”
3月21日,张毅家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当领钱的村民知道张毅亏了钱,依然信守诺言按照每斤0.7元的订单价支付蚕豆款后,都竖起了大拇指,表示愿意跟着张毅干。
发展生态农业
3月22日,张毅接到成都朋友打来的电话。据说,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周边的蚕豆大量上市,蚕豆价格有下跌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市场变化,张毅走家串户通知农户:地里的蚕豆暂时不采摘,等过一段时间养成老蚕豆后再采收,直接送到郫县的豆瓣厂,每斤0.7元的收购价不变。
因为有了良好的信誉,张毅的决定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为此,张毅非常开心,他告诉记者,一张蚕豆订单,自己虽然亏了几万元钱,但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值得。
现在,张毅开始谋划着一个更大的举动。“现在大家都重视食品安全,我们农村的土鸡、禽蛋、猪肉最受城里人的欢迎。”他向记者说。
现在会员多了,张毅准备继续推广石蛙养殖。“石蛙经济价值高,仓蒲村有仓蒲河,是养殖石蛙的天然优质之地,如果大家都养殖,就能够形成规模。”
张毅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想法是,把本村、邻村、邻近乡镇的土特产进行集中打包销售,通过电商,发到成都、重庆等大城市。
新闻推荐
■中央财政今年投22.6亿元保障孤儿基本生活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中央财政日前再次下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7亿元。截至目前今年共下拨专项补助资金22.6亿元,用于保障57.4万名孤儿和艾...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