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郫都新闻 > 正文

“汶川好人”王一忠 我在上游给你们把水守到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1-09 11:23   https://www.yybnet.net/

船到岷江江心,60多岁的王一忠有些玩笑地指着水面说:“你们成都最近又缺水了吧,这几天水面下降了很多。”

王一忠的家,就在紫坪铺水库旁边的汶川县漩口镇水田坪村。他和家人在这里植了近20年的树,去年又完成了农家院落的水污染处理工程,还应专家之邀义务察看岷江水位变化。前年,汶川县评选他为“汶川好人”。去年,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又给王大爷一个称号:环境守望者。

在成都做小生意不如回老家种树

1月5日上午,王一忠领着记者和环保志愿者们前往水库边,他指着一片山坡地说:“看嘛,那两棵香樟树,前几天被人偷砍了。”记者上前查看,树径有30厘米左右。

但王一忠似乎也没生气,只是说:“长了10多年的树,砍了太可惜。”他打算,过段时间在这块地里重新种上银杏。“本来这块地更适合种核桃,但是叨灵子(当地人对松鼠的叫法)太凶,它们用两个爪子抱着核桃,用牙先啃脱皮,后咬壳,一会儿就吃完了。”他比划着松鼠吃核桃的样子,逗乐了记者和环保志愿者们。

1998年,长江中下游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1999年,四川率先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作。有一天,电视上介绍了一对老夫妻植树的故事,不仅为当地环境做了贡献,还给老夫妻留下了宝贵的花木资源,足够养老的费用。在成都做小生意的王一忠看了节目后,比照着算了一笔账,觉得在成都做小生意不如回汶川老家去种树。

回到家乡水田坪后,王一忠拿出自己的积蓄,购回一批银杏、核桃、血藤、香樟、水杉等苗木种下,王家数十亩山坡地,很快从苗圃变成了树林。

随着紫坪铺水库蓄水、汶川特大地震,王一忠的家不断后移,最后落户国道213线旁边,硝水沟大桥旁一片山坡地上。百十亩山坡上只有他们一家人,放眼望去,满眼葱绿。

在自家院外建起微缩“活水公园”

去年以来,每天早晨起来,王一忠先看自家“污水处理厂”养的鱼,再去240米外观察紫坪铺水库的水位,路上还要关照一下自己种的树。

王一忠的鱼不一般,是锦鲤,就养在院落外十来米处,“看鱼是为了观察水质。”

去年夏天,王一忠接受了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项目,在自家院落外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态卫生旱厕、沼气池三个设施。这个项目叫“闭合循环型生态设施”,在郫县安德镇安龙村探索、实施了多年,运转良好,获得了国内外环保界的好评。

“这是项目第一次走出安龙村。”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秘书长田军介绍,水田坪村位于紫坪铺水库上方,缺乏大型的污染处理设施,在该区域进行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主要针对农户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粪便、污水、垃圾等进行处理。

王家的“污水处理厂”,是一个人工湿地,也就是成都“活水公园”的微缩版。利用地理落差形成自流,王家的生活生产污水通过地下管道的连接进入“活水公园”,经过碎石过滤区,再进入芦苇、水竹等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区,经过自然生态清污之后,流出的清水进入鱼塘,能够养活锦鲤的塘水最终流入坡下的岷江。

河研会项目让王一忠从植树明星变成了水处理典型,侄女修新居也准备引进这个污水处理方式,村里好多人都来参观借鉴,汶川县、雅安市都有人来学习经验。“这个项目让我们找到了新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汶川县环保局明庆华说。

因为王一忠对环保的热心,一下子就被成都地质专家范晓相中,决定邀约王一忠为他的相关研究义务观察紫坪铺水库水位。

去年10月,国庆后几天,水库的水位达到了最高位,王一忠就给范晓打了个电话,报告观察数据。他还分析说:“达到最高水位的时间比前年早了两个月,估计是夏天没有犯洪水,蓄水早了些。”今年元旦过后,水位一直在下降,每天一米左右。“以后要用本子记下来。”

要种植汶川特色的植物群落

今年,王一忠又有了新计划——建一个农家植物园。在王一忠看来,银杏、核桃、香樟、水杉等只是平常植物,他要种植的是汶川特色的植物群落。

王一忠有一棵红豆杉,可是他的心肝宝贝。这棵红豆杉最早在他的苗圃里被发现。3次搬家,王一忠都小心地把它挖起来,移植到新地方。说起来还是奇迹,俗话说“树挪死”,这棵红豆杉却是跟着王一忠,健康茁壮成长,现在树径已有10多厘米。“我种树,不是吹牛,周边是最好的。”

红豆杉生长较慢,植物学书上说,树龄100年以上的红豆杉,树径才能达到40厘米。为了验证书中的知识,王一忠还专门到成都三圣乡的苗圃观察,翻中药书做对照:“三圣乡卖的叫菲子,不是真正的红豆杉,叶子就不同。我这些才是真正的红豆杉。”河研会志愿者王晓蜀采集了王家红豆杉的种子带回成都,说是到了春天再邀请一批专家来,给王一忠的植物园进行科学定位。

去年底开始,王家的院落周围已经种下了梦东花、毛蜡烛、化石草、绞股蓝等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名字的植物品种。今年,王家新建的农家乐就要开张,有两层楼共300多平方米的客房,200平方米鸡鸭成群的小院,还有小型湿地公园,加上环绕小院的植物群落,王一忠的绿色梦想渐渐成真了。

□本报记者 黄里 文/图

新闻推荐

那些优雅快乐的老人

编者的话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成为了养老的三大模式。在这三大模式下,老人们晚年生活是怎样过的,本报记者从三地发回报道,呈现这些快乐的老人们优雅而有品质的生活。六旬老人搞科研红叶染出...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汶川好人”王一忠 我在上游给你们把水守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