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亮店里的工人正在加工服装。
张晓亮展示客户的袖标、名签样品。
厚厚的快递单。
新年伊始,记者走进四川首个“淘宝村”
编者按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日,本版开启《2015年新发现》栏目,请各位读者跟随本报记者的脚步,去探访那些改变着乡村、改变了历史的新鲜人、新鲜事。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淘宝村?没听说过啊?”“罗梅刺绣”老板张晓亮一脸茫然,不知道他和他的伙伴们已经划时代让四川诞生了首个“淘宝村”。
日前,阿里研究院发布《2014淘宝村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中西部首次出现了淘宝村,这其中就包括郫县的土地村、林湾村。相较于外界的火热关注,淘宝村的发展却默默无闻。不光张晓亮茫然,当地村委会、县政府也无从提供电商的从业人数、产业规模等数据。
2015年1月4日,记者来到成都市郫县安靖镇土地村,发现该村更像城市社区,数栋小高层楼房呈棋盘式布局,一层多为零售、餐饮等商铺,上层为住户。再仔细一看,分散的店面其实都围绕在“服装”这一核心产业上:缝纫设备、辅料销售、服装加工,以及顺丰、惠通等物流公司一应俱全,上万人为此忙忙碌碌,张晓亮只是其中一员。
淘宝人:借助网络打开销路
张晓亮老家在重庆市永川区,16岁走出农村去沿海打工,在刺绣厂、门厂从学徒做起,直到成为月工资6千元的技术工人。“出来十多年了,想着还是应该趁年轻再闯一闯。”攒了些钱,也有了技术,张晓亮认为成都比重庆的刺绣市场更大,于是在2012年几经辗转落脚到服装加工的大本营——郫县土地村。
土地村靠近昔日的成都荷花池市场。2005年左右,一批从事服装加工的产业工人开始在这里聚集。他们大多来自从富顺县迁来的家族企业,租了店面、买了设备、雇了工人(多为亲戚同乡),就能接服装订单了。有人脉、根基深的自然订单多,生意好做。而张晓亮人生地不熟,白手起家的他刚开始有近一年的时间拿不到任何订单。“闲得很,就天天泡网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加工信息在网站、论坛里发出去。慢慢的真有人打电话来问,生意就这么做起来了。”
后来,张晓亮买了电脑、拉了网线,成立了淘宝网店,最近还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虽然他的生意只有30%是朋友介绍,已有近7成是从网上接到的订单;但是网上销量跟同行比起来也差得较远。在淘宝网,各店家的销售情况都能看得到,他发现卖同类商品排第一位的累积销售量已经数千单,而他才只有几百单。此外,他的客户仍旧以省内为主,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张晓亮说自己还得进行更多探索。
淘心得:走电商之路左右逢源
张晓亮创业时正赶上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一些服装鞋帽等小微加工企业受到影响。“倒闭关门的太多啦,土地村也有一些电商没有订单了,闲得没事儿做。”
然而,张晓亮却“逆势生长”,他打开厚厚一大本客户订做的袖标样标:“这是星巴克的,这是剑南春、五粮液,还有保利集团的,都是大公司哩。”如何做到的?张晓亮分析,电商平台功不可没:“我们这行做的人多,竞争激烈,为了拉拢客户,都是先交货,年底才打钱,有的客户破产跑单了,这一年就白做了,或者拖得时间太长,你没现金流了,也就完了。我不一样,客户把钱打到支付宝上,我们再发货,他们签收了,没问题,钱就从支付宝转给我们账户。”
其次,网上的客户更多元,市场更广阔,能获悉行业最新发展需求。刚开始为了生存下去,张晓亮什么活都接,羽绒服破了也可以补,宾馆会所的毛巾要绣VIP客户的名字,也能做。经过磨砺的他,活路越做越宽,适应力越来越强,既能做各种杂牌的市场货,也可以做高端的品牌货。张晓亮说他这两年虽然没赚大钱,但利润是一年比一年好,过段时间还希望能扩大铺面。
如何应对经济转型,张晓亮通过自身经验,认为走电商是大趋势。电商的作用不只是卖东西这么单一,它在联结、共享资源上的优势实在太强大。他说,土地村能成为“淘宝村”,也是同行们在面临产业危机,积极转型的一个结果。
淘希望:期待社区建设发力
土地村虽然入选了“淘宝村”,但张晓亮觉得这里的电商素质和能力还远远不够。他说,同村的一老板让她还在上大学的女儿开了家网店。店虽然开起了,但如何推广则毫无办法,只能靠朋友之间互相刷刷信誉值;他自己网店要用的照片,以一张20元的价格委托照相馆来照,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他迫切希望能得到培训,或者有专业人士、协会的帮助。
这能否寄希望于当地村委组建类似农业合作社的服装合作组织呢?
这就涉及土地村的发展情况。村委会工作人员鲁克伟介绍,本村村民只有3千人;而外来产业工人已达到四五万人之多。
外地人置业带动了本村经济发展,房租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但在产业形态甚至生活圈子上,还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集群。本村人多经营非服装行业的生意或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如何两个群体兼顾,是个技术活儿。“村委活动资金有两部分,一是自留资金,一是县上每年下发的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去年40万元,今年43万元。”鲁克伟算下来,平均分给3千人,一人才100多;分给4万人,一人就10块钱了。可见资金有多么捉襟见肘。
为了让外地人有主人公的参与感,不仅置业,也能安家,村委会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邀请外来人口加入网格化管理。“全村划分11个网点,每个网点有5—7个住户代表,包括外地人,共同商议治安、环境保洁等社区管理事宜。”鲁克伟介绍说,下一步,或许可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由协会与村委会共同按照业主们的需要,做好从技术培训到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服务,提供更好的产业环境。
忙于创业的张晓亮还有个希望:如果这里有社区图书室可以学习、交朋友,有活动可以参加,他们的孩子来不会感到寂寞就更好了。
延伸阅读
淘宝村是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其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
《2014淘宝村研究报告》
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国已发现的淘宝村数量从最初的4个增至211个,网店7万家以上,直接就业超过28万人。这些淘宝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河北等10个省市。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淘宝模式是农民创业的天然“优质土壤”、淘宝村作为一种新型“线上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优势、先行淘宝村的示范效应和返乡人员的拉动是淘宝村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内江市第六届大千龙舟节比赛现场。宣汉县洋烈新村农民龙舟大赛现场舞狮子助阵。本报记者张立峰摄6月11日,宣汉县洋烈新村举行了农民龙舟大赛。本报记者张立峰摄三道堰赛龙舟参赛队伍进行训练...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