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民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转移性纯收入增收空间有限,财产性纯收入增收潜力可挖,是今后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去年9月,四川省启动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工作,15个试点县中成都占4个,包括崇州、金堂、郫县、温江。一年多过去了,这些地方的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否让自己的钱袋子更鼓了?哪些财产性收入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还面临怎样的问题?这正是这组报道所要关注的。 ——编者□本报记者 蒋君芳 张彧希
高墩旅游小村,是崇州市街子镇会元村灾后重建中一个统规自建安置点。安置点分为兰园、李园、桃园等几个相对独立的园子,村民马孝云的家在最靠近公路的兰园。
近日,记者来到马孝云的家,却扑了个空。“这是他们的房子,不过已经租出去了,他们在另一个安置小区租房子住。”会元村村支部书记敖太红说。
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别人,自己再去租房子住。马孝云打的是什么算盘?
搬进新家:闲置房间能否生财有道?
2009年,搬进新家的时候,马孝云一家特别高兴,“没想到还能住进这么宽敞的房子。”
房子大,是高墩旅游小村的一个特点。以马孝云家为例,三层楼的房子,总面积接近270平方米,4个房间加上3个客厅,七口之家住起来绰绰有余,但实际住进新房的只有马孝云的父母和马孝云夫妻二人,“儿子儿媳常年在崇州城里打工,回来住的时候少,孙子也在都江堰上学住校。”
高墩旅游小村所在的位置紧邻崇州街子古镇,直线距离只有一公里多。心思活络的马孝云,在搬进新家的同时就把家里空闲的房间简单布置成客房,准备用来接待到街子古镇去的游客。当时有30多户村民都做了同样的选择。村上为统一发展,还制定了60元一晚的住宿标准。
但直到去年搬离高墩旅游小村,马孝云都没接待过一位游客。而村上的30多户村民,也只有2家的生意开过张。
为何没人光顾?“都是村民自己搞,没人来统一进行对外营销,所以没什么知名度,游客更愿意到熟悉的街子古镇上去住。”敖太红说。
租出租进:稳赚2.5万元“剪刀差”
没有游客光顾,自己还得时常给这么大的房子打扫卫生,马孝云有些灰心。
2013年,转机出现了。街子镇政府搭建平台,为高墩旅游小村引进了一家专门搞乡村旅游的企业。看中了高墩旅游小村的地理位置,这家企业以每年每平方米100元的价格,租下部分村民的房子,开设了惠丰荷塘乡村旅游酒店。“外观上基本不做改变,只是按照酒店的标准把内部重新装修了下。”酒店运营主管廖建梅介绍,目前已经有3户村民签订了租赁协议。
马孝云就是其中一位。把房子租出去后,他带着一家人到3公里外的会元小区租下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三房一厅已基本够住。
租出租进,看起来有些麻烦,但会元小区的房子每年只需支付2000元的租金,而高墩旅游小村的房子一年却能收到租金2.7万元,算下来他还赚了2.5万元。“按约定,租金标准每3年还要上调5%。”对马孝云来说,这是很大一笔收入:他在会元小区做物管,一年工资1.2万元,妻子在饭店打工,一年收入也不超过2万元。
虽然搬家后,离田地远了些,但并没给马孝云造成多大困扰,“家里的6亩地种的是经济林,一年只需要去几趟就行。”
双赢目标:合作双方尚需磨合
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街子古镇涌入63万游客,创下历史新高。与之相对应,惠丰荷塘乡村旅游酒店的15个房间天天爆满。据了解,酒店的入住率现在已能达到80%左右。
可酒店目前的盈利状况却不十分理想。“如果不算给村民的租金,才能勉强盈亏平衡。”廖建梅说,开业近1年来,旺季的月营业额在2万元左右,淡季则只有8000—10000元。
为何赚不了钱?廖建梅分析,一方面,酒店房间的单价不高,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必须要上规模才能行。”根据惠丰公司的测算,酒店的规模必须要达到50—60户才能盈利,而公司的目标,是将小区117户中的一半纳入这种经营模式。但现在只有3户,距离目标显然还很远。
国庆节期间的火爆场面,让不少观望的村民心里痒痒的,但租房收益能不能得到长久的保证,仍是他们考虑的最大问题。“合同一签就是10年,这期间公司经营状况怎么样?三年租金递增5%能否保障?”
“双赢”正是种种合作模式的共同目标。在几公里外的崇州市三郎镇凤鸣村,村民王调智整合了14户人家的剩余房屋,成立了凤鸣龙庭生态旅游专合社,进行整合包装、统一打造,“现在我们正想着引进投资人,一起来打造。”王调智说,但如何能让投资人也有利可图,尚未有成熟的想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泽君)11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经过评审及公示,成都市首届社区公益创投活动确定资助项目217个,将投入专项资金790万元,每个项目资助资金不超过8万元。资助项目分为六类,其中青少年...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