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郫县残联以走基层为基线,坚持边学边改边提升、敞门敞心听意见,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法贯穿于残疾人工作始终,着力解决残疾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服务进家庭,让有残疾的群众和家人生活更加方便。
今年5月,古城镇水梨村的残疾人李大爷被家人沿着无障碍坡道推着出去散步,自从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工程后,李大爷的生活和家人都更加方便了。而在6月9日至18日,郫县团结镇,一场为期8天的康复服务进残疾人家庭活动火热举行,活动以集中筛查为主,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
15分钟康复圈
服务及时周到
据介绍,今年6月9日至18日,郫县团结镇举行了康复服务进残疾人家庭活动,以集中筛查为主,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康复医生对每位残疾人的残疾状况进行了询问了解,对一些因病致残的残疾人给予了一些康复上的建议,对符合申请辅助器具的残疾人进行了辅助器具登记。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郫县,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利用15分钟康复圈的便捷,都能享受到及时、周到的康复服务。
对于白内障疾病而言,郫县的原则是发现一例,救助一例;救助一例,康复一例。作为全国首批白内障无障碍县之一,郫县去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622例,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就已达到489例,抢抓最佳治疗时间,一批白内障患者恢复了光明。
对于听力残疾人,郫县残联根据年龄段,为他们适配助听器,并组织6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到省、市两级医疗机构,进行人工耳蜗检测,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进行价值10多万元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于盲人,则为他们配备盲杖、盲人电饭锅、语音报时器等辅具。
另外,县残联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调查,县残联工作人员带着各镇残疾人专干,与残疾人面对面,为每一个残疾人制订康复方案,把关爱送到他们身边。组织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郫县红十字医院专业人员在全县14个镇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现已完成走访调查,建立康复处方8000多份。
392户残疾人家庭
实施“无障碍”改造工程
坡道、扶手、轮椅、防滑垫、沐浴椅……近日,记者在古城镇水梨村沙西·田园绿洲小区残疾人李大爷的家里,随处都能看到无障碍设施给他带来的便利。据悉,为更好地保障贫困残疾人无障碍生活环境,郫县残联在今年1月至3月对全县有无障碍设施改造需求的贫困残疾人进行筛查,根据各镇做好的调查摸底工作,对需要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最终决定对39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李大爷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没有修建坡道的时候每次带我爸出去散步,都要请人走楼梯抬下去,非常不便,现在可省事多了,直接打开大门顺着坡道推下去就行了。”李大爷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今年63岁,5年前因患有高血压造成了肢体瘫痪,现在右手右脚不能动也说不出来话,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每次洗澡的时候,不能久站,一沾水就湿滑难行,健全人稍不留神都会摔倒,更别说他这样的残疾人了。然而,自从安装了家居无障碍设施,再也不必为这些事烦恼。
“居家无障碍”改造工程,是指为残疾人家庭配备无障碍设施,重点解决困难残疾人洗澡、上厕所、做饭、户内活动和出行等日常生活困难,满足他们生活和出行的基本需求。
今年6月,县残联根据实际需求,为凡户口在郫县境内的残疾人家庭,安装了U形扶手、沐浴椅、一字形扶手、坐厕椅、马桶、紧急呼叫装置、修建坡道、配发防滑垫、电热式闪光音乐水壶、坐便椅等无障碍设施。
成都商报记者 张强
新闻推荐
2014年,对于成都万达,是一个转变之年。在万达深耕成都15年中,之前都是单项目操作。2014年,蜀都万达广场及万达瑞华中心两大项目同时亮相,未来更不排除万达文化旅游城一类项目落户成都。万达在成都的产...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