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2点过,在柏条河郫县唐元镇钓鱼村段,顶着明晃晃的太阳,80后巡查员张灵伟深一脚浅一脚,仔细观察着他所负责网格范围内的河水。每当看见河边有零星漂浮的树叶或菜叶,他就停下来,用自制的铁夹子把树叶、菜叶夹起来,塞进一个蛇皮袋。
像这样的巡查,张灵伟每天要走10多公里。在郫县40.8平方公里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像他这样的网格巡查员有17名,每天在“线下”实地巡查;而“线上”则有34个重点点位进行实时监控。“线下线上”联动,共同呵护着成都主城区及郫县800多万人饮用水安全。
□徐中成 本报记者 张明海
线下:
巡查员每天要按时交“作业”
2013年3月,唐元镇钓鱼村村民张灵伟通过选拔、培训,成了柏条河钓鱼村段北岸的一名巡查员。从村子两友路桥上2公里处到柏条河下游的小河桥段,是张灵伟的巡查地段。每天7:30至16:00,他都在网格内不定时巡查,16:00至19:00再定时巡查。
“虽然仅有8、9公里路,走走停停,巡查一趟得好几小时。”张灵伟说,今天还算好的,没下雨,路就好走。“遇到打雷下雨,泥巴路易打滑,就得拄着棍子。”
郫县是成都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七厂坐落其间,两厂相互调剂,每天承担着成都中心城区800多万人的供水任务。如何保障成都市民喝上安全放心的干净水?
2013年,郫县建立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将县内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划分成17个巡查网格,选拔了17名巡查员每天实地巡查,实时监测水质情况,一旦发现水源地异常就立即拍照上报。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张灵伟却觉得这是在做一件实事好事。巡查中,他还会带上钳子、铁丝、铁夹子、蛇皮袋4样工具。看见河边的防护网破了,他会上前去修补好;看见河边有垃圾,他会用铁夹子夹起来。“有时铁夹子不够长,我还专门在河边准备了长竹竿,方便打捞。”张灵伟说。
一天的巡查结束后,张灵伟还要交“作业”——所谓“作业”,就是把每天的巡查情况记录下来,并通过手机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终端,传输到郫县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逾期不交‘作业\’,月考核就过不了关,还会被开除。”
线上:
34个重点点位实时监控
在郫县环保局环境监控中心,记者看到了张灵伟传回的“作业”,包括他每天的任务详情、巡查情况、巡查轨迹、险情查看都一目了然。
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保护指挥中心主任陈帆告诉记者,在局里的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上,只要输入某个巡查员的名字,就能看到该巡查员回传的巡查笔记和巡查轨迹情况。
这仅仅是郫县饮用水源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一个功能。这套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管理平台,于2013年6月建成运行,配有视频监控系统、苏家堰在线截污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6大系统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线上实时掌控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工作的效率。“以前全靠人力监测,难免有延迟,现在实行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事件会更及时。”
成都90%左右的城市供水来自郫县,如果水厂取水口上游的污染问题如何预防?陈帆介绍,在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上游柏木河河段的苏家堰,他们修建了智能截污闸,安装了一体化监测水站。一旦发现环境威胁,中心端平台就会自动或手动向截污闸发送反控指令,关闭截污闸,阻止污染物直接进入饮用水源河道,确保水源安全。“我们每年还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活动,落实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种植水源涵养林,保护饮用水源地。”郫县环保局饮用水保护执法中队队长张凯透露。
新闻推荐
水润蜀都,生态郫县。郫县,一座崛起中的卫星城、产业城、生态城正迈步走来。财富潮动,名企云集。郫县,这块投资洼地,早已经成为中外资本入驻西部的首选。郫县,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