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明确提出,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今年3月28日,成都市召开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治蓉兴蓉,重在法治。依法治市,关键是公正司法,强化司法为民;要加强法律服务,加快构建全域覆盖、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司法救助,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如同教育呼唤均衡性,医疗呼唤均衡性,老百姓总是把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看得最为重要,如今,随着依法治市的不断深入推进,司法服务的均衡性也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同在成都的蓝天下,享受到的司法服务在允许合理差异的范围内,是不是也能实现均等?一张全域覆盖、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体系大网有没有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是不是惠及了每一个区域的人群?从今天起,本报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体验,从打官司遭遇到的诉讼服务是否方便、纠纷立案后法院是调解还是判决、法律援助怎样帮助各类特殊人群、如何树立执法权威保护老百姓合法权益四个小方面入手,见微知著,看看全域司法服务在成都的具体落实。
今日关注:立案诉讼服务
未来成都诉讼服务格局
“总店”“连锁店”跨区跨县互联互通
本报记者深入武侯法院、郫县法院、大邑法院,和当事人一起探访体验代表成都一二三圈层的司法诉讼服务
“打官司”就要跑法院,有了纠纷和争议本来心里就着急,如果法院路途远,再加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打官司难”就会成为老百姓的心头病。
上周,本报记者深入位于一、二、三圈层的武侯法院、郫县法院、大邑法院,和当事人一起探访体验代表成都三个区域的三家法院的诉讼服务,感受老百姓在成都打官司的状况:究竟是艰难,还是便捷?是繁复,还是轻松?无论在中心城区或是在偏远的山区,当事人是不是能享受到同等条件的诉讼服务?
详见03版
新闻推荐
互联网+让古老非遗焕发新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实践,千百年在人类世代相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基因。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脉,是我们...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