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四川省启动了“川货全国行”活动。与传统方式对川货的推介不同,春节长假,千千万万在川工作的外省人对川货有自己的私人推介——捎上一些有四川特色的产品回家。
本报多位外省籍记者也带上了川货回家。因为是送给久别的父母,选择什么样的川货,儿女自然要多费些思量;因为是儿女的心意,这是什么样的川货,父母自然也更用心来体会。
我们要为您讲述的,就是今年春节,记者带川货回家的故事。
皮鞋
带回陕西家中的“成都造”皮鞋让爸爸忆起成都往事——
“皮鞋洋气,人也洋气”
□本报记者 赵若言
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回家带给父母的那份礼物显得格外重要。给妈妈的礼物好解决,化妆品、漂亮衣服,成都可是应有尽有。但想为爸爸准备一份贴心的礼物,就需要费点心思了。好在妈妈给我透露了一个信息:“你爸当年不是在成都工作过一年嘛,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对成都的皮鞋情有独钟,要不你就给他买双皮鞋吧。”
1月30日,大年三十的下午,在去春熙路的百货商场精心挑选了一双“成都造”男士皮鞋之后,我终于心满意足地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登上了回家的晚班机。
在机场见到迎接我回家的爸妈,第一时间送上拥抱和礼物。爸爸接过皮鞋,先是一愣,然后激动地问:“是成都产的?”在得到我的肯定回答之后,爸爸连连感叹:“成都皮鞋好啊!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被派到成都实习一年,那年春节,我也是用自己挣到的第一笔工资给你爷爷买了双成都皮鞋。”
原来爸爸跟成都皮鞋还有这样一段渊源,也难怪他那么激动。一双成都皮鞋,打开了爸爸的话匣子,跟我分享起他的成都往事。
1979年,爸爸考进了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当技术工人,入职第一年,就被派到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学技术。刚刚工作的爸爸也跟我有着一样的心情,就是想在回家过年的时候,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工资给爷爷奶奶带礼物。“印象最深的就是给你爷爷买皮鞋。”爸爸说,在那个年代,穿皮鞋是一件很洋气的事情。陕西没有皮鞋厂,要想穿皮鞋,都得从成都买。
“现在想来都觉得壮观,我们从陕西来红光厂实习的年轻人有200多个吧,商量好了似的,每到周末,就起个大早,成群结队跑到春熙路的鞋店门口排队买皮鞋,每家鞋店就供应那么几十双,去晚了就没有了……”
一边回首往事,爸爸一边将新皮鞋穿上了脚,“你看我现在对成都皮鞋‘爱不释脚\’的模样,跟你爷爷当年一个样呢。只是我当年一个月工资只有23块,只能买猪皮皮鞋。没想到女儿今天也用自己挣的钱给我买皮鞋,咱们家跟成都皮鞋还真有缘。”
在成都的实习结束后,爸爸这么多年没再去过成都。“我一直想回成都看看,现在肯定变化很大。当时成都给我的感觉就是洋气,商品洋气,人也洋气,现在更是了吧?”爸爸问我。“是啊,成都现在发展特别快,更洋气了,有国际大都市的范儿。下次我带你再去逛逛春熙路,你肯定已经认不出来了。”我这样告诉爸爸。
iPad
带回安徽家中的“四川造”电脑让妈妈很惊讶——
“iPad是在成都生产的?!”
□本报记者 刘川
还没到年根儿,母亲的电话就打个不停,一个劲儿问我啥时候能到家,还没等我回答,母亲赶紧说:“今年啥也别买,工作太忙不要折腾,人回来就行。”
在成都工作4年,春节前为家人准备礼物是必修科目。以往我都在超市购买四川土特产,郫县豆瓣、张飞牛肉、黄老五花生糖、苦荞茶……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兼顾,东西多得要三四个行李箱才能装完。虽说今年父母叮嘱不要带礼物,但一年不在父母身边的愧疚,只有用礼物来稍稍弥补一下。
先飞机再汽车,穿越了1402公里后,见到了白发又明显增多的父母。我一阵心酸,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母亲。“这是啥?”拆开包装,崭新的iPad2出现在母亲面前,得意的我内心期望得到肯定,却不想母亲把我好一顿训,“瞎搞,家里有电脑,还买这个干嘛?”
我很委屈,家里的台式电脑还是2007年我读研时买的,如今系统老化,反应迟钝,每次和老妈视频聊天都卡得不行,更加恼火的是,南方的冬季,没有空调的书房阴冷无比。“这也是四川‘特产\’,”我告诉母亲,送给她的iPad是从成都郊区的富士康工厂里下线。“iPad是在成都生产的?!”母亲一边玩iPad一边好奇发问。“那当然,全球最大iPad生产基地是在成都,世界上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iPad都是成都造的,各个系列都有呢!”我很自豪。
听到我提到富士康,母亲问我小学同学储王飞是不是还在富士康工作,“他在富士康杭州基地,去年见他,说这两年富士康成都和郑州等基地起来了,杭州接的单越来越少,去年他想调到成都来,今年应该能成行吧。”我告诉母亲。
母亲感叹,四川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来成都工作4年,母亲来看过我两次,每次都有新发现。母亲纠结,是不是该来四川陪我,是不是把家乡的小吃铺搬到成都来,但她觉得安徽和四川两地坐飞机虽然快,但是太贵,如果坐火车又要二十多个小时,太慢了。“快了,再过几年你从合肥过来也要不了多长时间,到时候你就不用纠结了。”我和母亲相视而笑。
兔头
带回江苏家中的五香兔头唤起父母的家乡回忆——
舌尖上的乡愁
□本报记者 李梦媛
早在春节前一周,我便收到了母亲大人热情洋溢的微信留言:“嗨!记得给妈妈带五箱兔头回来哦!”
五箱兔头?!这么能吃?!震惊之余,我开始发愁:五箱兔头,要怎么扛回扬州呢?
一边估摸着五箱兔头的容量,一边上网查飞机托运行李的限重标准,我顺手给妈妈发了一条微信,感叹她老人家胃口真好。妈妈回道:“当然啦!记得不要买成麻辣兔头哦,要五香的!”我这才恍然悟到五“箱”兔头的真实含义,原来此五香非彼五箱。
开怀之余,五香兔头的故事,也让我慢慢品出了舌尖上的那一味乡愁。我的父母都生在四川,年少出蜀后,便一直在扬州工作、生活,转眼已快30年。如若不是我在川工作,大概很难理解他们对于家乡美食的执念。
每年回家带的礼物,穿用赏玩的东西大可省略,在爸妈的天平上,一件大衣比不上一把鲜嫩的泸州仔姜,一件工艺品不如一只五香兔头。可见味道是很神奇的存在,只能用味蕾感觉,无法用技术刻录。尝到它,才能唤起寄托在里面的情感和意蕴。
我带着五香兔头回到了家。家里,也埋伏着我的小小乡愁——大煮干丝、蟹黄汤包、软兜鳝鱼、清蒸狮子头……原来在扬州长大的我,舌尖上也躺着一味恋恋不去的乡愁。
和父母的交流中,我发现,其实他们的乡愁,更容易在当地找到寄托,因为相较于淮扬菜,川菜的渗透性显然更强。在扬州,川菜馆开得颇热闹,不少店面还明确贴出“有川菜烹饪经验者待遇从优”。而在苏州,一家名曰“四川好人民间小吃”的川菜馆,已开成了品牌连锁店,食客络绎不绝,每家店的门前都有一副对联——“源自蜀中山水好,风行江南口耳间”。而另一边,在川工作两年多的我,找到过的淮扬、杭帮、上海菜系馆子,不过两三家。
年夜饭桌上,我和爸妈互道祝福:“祝扬州马上五香兔头。”“祝成都马上大煮干丝。”“哈哈哈哈……”
香肠腊肉
带回河南老家的川味香肠腊肉,老爸老妈却称——
“你这礼物没了稀罕,只剩心意”
□本报记者 陈岩
当我辗转几千公里回到家,故作神秘地打开箱子中的礼物时,父母亲不约而同地“哎哟”一声。
箱中是20斤码得整整齐齐的川味香肠和腊肉,红白相间中还泛着些许油光,看上一眼都让人不禁要咽口水。
爸妈之所以惊讶,倒不是因为我的礼物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年前他们已经嘱托我三姨网购了超过千元的四川香肠。年货早已备齐,我却又带回20斤。爸妈埋怨我没事先打招呼,“这么多香肠,要吃到明年春节吗?”
我的家乡在河南濮阳,是中原大地上一个清闲静谧的小城市。逢年过节,常年在外的游子们纷纷回家。带些外地特产给家里人尝鲜,再正常不过了。可是网购日益发达,选礼物就越来越难,还是爸妈说得对,“人回来就行,现在家里什么买不着?”去年“双十一”网购节,四川单日成交额达到17.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排在全国第6,其中,四川的全友家居一天就卖了超过1亿元的家具。
而在我们这个中原小城,四川东西不只是通过网购的形式出现。
在成都的工作单位附近有一家冒牌火锅菜,味道不错,平时下班常去吃。没想到的是,它的连锁店竟然开到了我几千公里外河南老家的一条小街上。大年初五,家乡下了场大雪,我领着爸妈踏雪光顾了这家店:一样的招牌、差不多大小的门面,连冒菜的味道也一样麻辣可口。唯一不同的是,店员的一口四川话,换成了熟悉的乡音。
爸妈并不知道什么是火锅菜什么是冒菜,他们看重的是“四川味”,因为川菜似乎就是美食的代名词。无论是网购还是连锁冒菜店,川货在这个中原小城里十分活跃地存在着,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年快过完了,腊肉和香肠都被派送给亲戚们。我爸说,“你这礼物没了稀罕,只剩下心意了。”
旅游
外省人眼中的米易印象——
风景美气候好 慢生活很安逸
□本报记者 王成栋
父亲身体不好,刚闯过一次生死关。老家冬天湿冷,于是,今年春节,我把他和妈妈接到四川攀枝花的米易过冬、旅游。居住的地方是离县城不远的一户农家小院,就在半山腰上。
之前,父母对于来米易过冬有很多疑虑,他们对于四川的印象就是多山,还有辛辣的川菜。出发前,父母担心川菜太辣,吃不习惯,大包小包带了许多淮扬菜的底料,比如茶馓,甚至准备了几只咸水鸭。我说,“妈,别准备这么多,那边什么都有”,节俭惯了的母亲说什么也不听。
谁知,住了一周,父亲喜欢上了这里的腊肉。我问过几个成都同事,他们说洪雅一带烟熏的老腊肉不错。几经打听,我在五块石干货市场附近买了十多斤,打包好带往米易。一见到父亲,他就不停地数落,“这些东西,在这边都能买得到,你那么远带过来,多累啊。”但是看得出来,父亲内心是很高兴的。
没想到,就是这点腊肉,还闹出了笑话。这些腊肉该怎么烹调,家人都没经验。我虽然在川工作了近一年,但要操持刀叉锅铲,下厨房烹羹烧菜,真的是难住了我。只得求助于彝家邻居,连比带划把原料带来请他们烹制。这么一折腾,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春节第一顿饭,并不是自己做的。
父母跟我说,这次来四川过冬,更大意义上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四川,“风景很美,气候很好,乡村更是这样,都通了水泥路,交通也很便利;经济发展得也快,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跟东部沿海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父亲还说,来米易之后,他感受到四川人的乐观豁达以及慢生活的真正含义。
回成都上班的路上,接到母亲的电话,“你爸让我问问你,这些吃剩下的腊肉怎样可以保存得更久一点?”
“是气温太高了吗?那边有冰箱啊。”我觉得有些好笑。
“不是,你爸说这是你给他买的,要慢慢吃。”母亲说。
想到爸爸刚闯过生死关,我听后,泪如雨下。
新闻推荐
今年成都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方案出台本报讯(记者江芸涵)3月27日,备受关注的成都2014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方案出台。成都市教育局规定,继续试行外地生源、本地生源分期分批招生。外地生源(小学毕...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7 地方网 版权所有 邮箱:ttykfjmgxr@gmail.com 晋ICP备202200425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