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乡镇 (街道)“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推行事业单位“基本编制+动态编制”管理模式、摸清全县事业单位核心职能、建立编制管理信息数据库……2013年,是郫县机构编制部门大刀阔斧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的一年。
在省、市编办和郫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郫县编办以夯实机构编制管理为基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县内各部门的普遍赞誉。
机构和职能的调整,人员编制的划转,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政府部门权力格局的调整,既要稳中求进,又要敢啃硬骨头还要敢于涉险滩。
经济发达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食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理清“家底”、明确职能、准确界定机构编制。
□张彧希
摸清“家底”
推出“基本编制+动态编制”管理模式
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摸清“家底”,是迈出第一步的基础工作。今年以来,郫县编办全面建立各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信息电子台账,经过细心梳理,各单位的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机构性质、级别、职能、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要素一应俱全,并启用了实名制软件处理机构编制审批事宜。“这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也是严格执行编制纪律的基础。”郫县编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完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核心职能的界定、在编人员的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由此,杜绝了违规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
摸清了“家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路由此变得顺畅。
由于修建沼气池等农村能源服务职能早已市场化,住建局下属的农村能源技术服务站已经两年多没有“用武之地”,却占着6个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改革中,该单位被撤销,编制收回,人员分流。目前,农业机械服务、实用技术培训、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等已实行市场化运作;教师县管校用,城乡清扫保洁等方面实行了管办分离,公共资源交易搭建了统一的交易平台,规范了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审批、监管等服务事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得到了强化。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法人治理试点工作,郫县编办采取边模拟分类、边进行事业单位规范设置的方式。今年11月,经县编委会审批,撤销职能消失的事业单位6个,整合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3个,剥离行政职能事业单位4个,行政职能收归主管部门。如此一来,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更加明晰,分类指向更加明确。
同时,创新实施事业单位“基本编制+动态编制”管理模式,明确了动态事业编制来源、使用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对因工作需要,单位确需使用和增加事业编制的,由主管部门向编办提出申请。原则上“编制向县中心工作、重点领域倾斜”。
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要求实行属地管理。为加强力量,郫县编办将分散在卫生、商务、工商、质检等几个单位的编制进行整合,组建郫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郫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在各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有为”政府
实现镇街“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进入深冬,位于307国道路旁的郫县政务服务安德分中心一如往昔般热闹。办理户口迁移、居民身份证、养老保险参保手续等,均可在此一站“搞定”。这里不仅惠及安德镇的居民,还可辐射周边唐昌、花园、友爱、唐元和新民场等镇,实现“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不仅是个“有限”政府、“有责”政府,也是个“有为”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关键环节必须管起来,而且要管好。
2012年,郫县安德镇获批“成都市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今年以来,郫县编办紧紧围绕“四化同步”生态田园小城市建设目标,将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经信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等11个县级部门的46项审批服务事项,正式以“委托下放”的方式赋予安德镇。此外还有5项“直接下放”的审批服务事项。截至目前,下放或下沉到安德镇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已达90项。
“涉及民生类、便民服务类事项,比如水电气缴费、身份证办理、户籍迁移等都已纳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安德镇政务服务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为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郫县编办着力推进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印发了《郫筒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职能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在基本保留原郫筒镇主要职责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郫筒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社区建设、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职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碧红)记者1月22日从成都市纪委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实施办法,坚决纠正“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近...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