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医院皮肤科专家路永红每天都会给自己化点淡妆,不让自己因劳累而显得憔悴的面容出现在病人面前,她几乎每天都工作14个小时,疲倦是在所难免的。与路永红一样,市传染病医院外科医生蒋良双每天一上班就戴上白帽子,避免满头白发露出来,他每天面对的是传染性强的手术患者,工作的高强度和压力让年轻的他早生华发。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同时充满压力,尽管如此,成都市优秀的医生们,他们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他们隐藏了苦与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近日,记者跟随3位医生,记录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奉献与牺牲。
辛酸的误解
“邻居都以为我们离婚了”
早上8点钟上班,路永红总是7点40分前到岗,这是常年养成的铁打规律。市二医院皮肤科享誉整个西南,病人多,平均每天的门诊量达到1500人次以上,作为科室主任,她必须提前到岗安排好科室的工作,然后带队查房或接诊病人。
很少有人能理解医生的辛劳,“很多人都认为医生坐在那里,很轻松的。”路永红说,其实不然,每天面对患者,不仅大脑要飞速转动,不停思考,以作出准确的判断。每次上专家门诊,她要接待80个左右的病人,往往到中午1点都看不完。为了帮病人节约时间,她不敢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同事帮忙打来盒饭也没时间吃,等到看完病人,饭都冷了。“有的病人看我没时间吃饭,还专门买来点心让我填填肚子。”她说,医患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融洽。
接诊患者仅仅是路永红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四川特殊的气候原因,皮肤病患者很多,而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并让基层群众实现就近看病,路永红除了在科室内部用严格管理方式促进医护人员学英文、写论文外,在医院的安排下,她还带领专家团队去帮助基层医院,先后与郫县、双流、雅安等地的医院进行合作,开设“皮肤科连锁”,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
“其实我们非常累,几乎只有工作没有生活。”她说,每天早上不到8点抵达医院,经常要忙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才能回家。她说,有一次,她在小区里遇到一位邻居,邻居用很惊异的眼光看着她,寒暄几句之后离开。后来那位邻居才对她爱人说:“那么久没看到过路永红,我还以为你们离婚了!”
将时间交给患者,路永红虽有辛酸,但没有遗憾,“每当看到那些疑难杂症患者康复离开医院,心中总是充满成就感。我是医生,从事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对患者负责,必须全身心地付出,这是职业使命。”
坚定的信仰
“再大的压力也要承受着”
蒋良双是市公卫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的胸外科医生,他所面对的手术患者是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传染性病患者,我们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去年8月的一天,蒋良双为一名36岁的艾滋病患者实施手术,这位患者吞下一枚金属物想自杀,结果卡在气管深部,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必须通过手术才能取出。他是这名患者的主刀医生,手术前,他穿上双层防护服、戴上双层手套,做好一切防护后才开始手术。尽管做了严格的防护,但意外总是可能发生。就在手术已经收尾缝合的时候,缝合针一不小心扎进了他的手指。“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发生职业暴露后,他立即冲洗伤口,快速服下艾滋病阻断药物,然后只能默默祈祷,不要因此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阻断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会导致头晕、腹泻等。按理,发生职业暴露后要回家好好休息,但医院里的病人很多,缺一个人就会导致很多病人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蒋良双向家人隐瞒了事情,不想让家人担心,他自己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尽管暂时停了手术,但他坚持给病人诊断、查房、会诊等。当他的妻子从医院同事处得知此事后,流着眼泪反复追问他:你这是为什么?究竟为了什么?他说不出一句话来,“我能解释什么呢?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对病人生命负责,不论患者是贫还是富,一视同仁,这是一种信仰,再大的压力也要承受着。”
蒋良双的同事告诉记者,他上世纪90年代从川大华西医学院毕业后就来到市传染病医院,“其间,他有几次机会可以离开这里,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并成为医院的‘拼命三郎\’。他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干传染病医疗工作,那些病人的健康安全谁来管?”正是他多年坚持的信仰,让他成为百姓认可的好医生。雅安、乐山甚至更远地方的传染病患者都会赶到成都,专门找他看病,“只要你为患者真诚付出了,他们对你是很认可的,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微笑的力量
“让不治者有尊严地离世”
在没有见到尉冉冉之前,记者没想到她仅仅26岁,更没想到这个漂亮的女孩选择的岗位竟然是陪伴重症老人走完他们的人生旅程。
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在天回镇的一座绿树掩映的小山上。医院有一个科室,叫“宁养中心”,这就是尉冉冉工作的地方。宁养中心收治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癌症晚期患者,已经失去了治疗价值,只能通过抗疼痛以及心理抚慰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尉冉冉告诉记者,当她选择这个岗位的时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对她的举动都感到吃惊,认为那是一个灰暗和不祥的地方,“我看到过很多癌症晚期的患者,由于失去了手术机会,他们不得不待在家里,在疼痛中度日如年,有的甚至大小便失禁,生活没有质量、生命没有尊严,我希望我可以去帮助这些人,让不治者有尊严地离世。”
当市慢性病医院成立宁养中心时,尉冉冉便选择了到这个中心。她要做的工作,除了通过医疗手段减轻病人的痛苦外,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让他们正确地面对死亡。一名姓严的婆婆是知识分子,她是肝癌患者,饱受病痛折磨的她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尉冉冉每天都会来到严婆婆床前,牵着她的手陪她聊天、听她倾诉。这样的坚持让严婆婆脸上渐渐有了微笑,她开始主动和尉冉冉“掏心窝子”。近一个月后,严婆婆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去世前,她拉着尉冉冉的手说:“小姑娘,谢谢你,你让我走得很体面!”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尉冉冉医生送走了近50位临终患者,她一贯的亲切和甜美,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老人们的心里。这位80后医生用善良和爱心感动了患者和家属,用责任和真诚诠释了医者仁心,用实际行动为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医德风范。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新闻推荐
黄新初在平安成都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法治”作为贯穿平安成都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更高起点上深化平安成都建设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核心提要】■平安,是社会发展繁荣的首要前提,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具体到成都,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就是要把“法治”作为贯穿平安成都建设的一条红线,坚持源头治理、系统...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